公,两浙招讨使。在封建社会中前期,如果封外姓为大国公,就意味着权力交接的开始。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然后曹丕禅代。之后的司马昭、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等人都善学前辈,徐温也跟着描。徐温是今连云港人,古邻齐国,所以封为齐国公。
徐温的大儿子徐知训知道老爹将来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气傲,连吴主杨隆演都不放在眼时,经常出难题,让杨隆演下不来台。干兄弟徐知诰在徐知训眼中也不算个人物,徐知训能瞧得起的,估计也只有老爹徐温了。
淮南名将朱瑾此时守在扬州,在徐知训手下做事,朱瑾曾经教过徐知训武功,算得上师生之谊,可徐知训却把朱瑾当成了家奴,经常颐气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现在倒给徐家小儿当奴才,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后来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训派江湖刺客去暗杀朱瑾,朱瑾武功可比吕奉先,不在乎这几个小贼,全都做了,埋在后花园里。
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温知道朱瑾在扬州和儿子闹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里拐,便调朱瑾去泗州(今江苏盱眙)做淮宁军节度使,明摆着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这个窝囊气,决定干票大买卖。朱瑾知道徐知训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骑宝马,便盛情邀请徐知训来宴,愿意把桃氏和宝马送给大少爷。
徐知训不知有诈,欢喜前来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请徐少爷上坐,然后转呼:“桃儿,过来侍侯少主子。”帘响处,香气袭来,果见一个大美人摇拽而来,奉大卮酒跪地请饮。徐知训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爱,知训哪里承受的起,多谢!”痛饮数卮后,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见机会来了,递个眼色让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将徐知训的人头剁下来。
朱瑾急入宫,把徐知训的人头丢给杨隆演:“徐知训无礼大王,臣以斩之!”杨隆演胆小怕事,吓的魂飞九霄外,如果徐温要是知道他和徐智训之死有牵连,哪还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颤抖言道:“这是你自己干的,日后齐公问罪,与我无关!”
朱瑾见杨隆演如此不中用,气的大骂“婢子不足与成大事!”这时徐温的亲兵已经追来,朱瑾跳墙逃跑,结果摔断了腿,再找所乘马,已经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没救了,要被徐温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为了不受辱,横剑自刎。
在金陵的徐温听说扬州有变,急率精锐入扬州。大肆诛杀朱瑾党羽,并灭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尸于扬州市中。徐温留下最器重的义子徐知诰总督扬州军政,然后回到金陵。
徐知诰到底是做大事的,在扬州继续施行他的“仁政”,远近百姓都称道徐知诰所为,徐温对这个干儿子非常放心。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三月,徐温强迫杨隆演称帝,杨隆演对当皇帝没兴趣,死活不同意,只称吴王,改唐天祐十六年为吴武义元年,封徐温为东海郡王,尊父杨行密为太祖武王。
杨隆演一直活在徐温的阴影下,当吴主十几年没有掌过一天的权力,郁闷成疾,于武义二年(公元920年)五月病死,徐温假惺惺哭了一番。按顺序,杨行密三子杨濛当立,但杨濛不似杨行密幼子杨溥懦弱无知,立杨溥更符合徐温的利益,便越次立了杨溥为吴王,打发杨濛去舒州(今安徽潜山)做团练使,并改武义二年为顺义元年。
徐温已经主政吴国十多年,就算立了杨濛,杨濛也弄不出多大动静,最多做回“曹髦”,带着几百个老苍头去杀徐温,结果被徐温干掉,这也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徐温再一次回到升州享福,扬州大事都交付徐知诰。这一年的七月,徐温改升州为金陵府。南京在五代十国时只有一次建都的经历,就是后来徐知诰在南京建立南唐政权,基础就是徐温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