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十年之歌终远去 > 第20章 东北弟弟

第20章 东北弟弟(3 / 3)

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新时代的读书人,没了科举有了高考。高考同样是这个国家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物,虽然读书人仍是主角,但却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和人性更多的追逐。高考也让几乎每个家庭都经历了一场洗礼,父辈们殚精竭虑后走向衰老,孩子们凤凰涅槃后风华正盛,一辈又一辈地望子成龙,一代又一代地不止不休。

刚开学就搞了一次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赵老师说这是让大家收收心,定定神。上学期所有新课都上完了,模拟考试的知识点也都是教过的,只是有些囫囵吞枣,系统的归纳还很不够。成绩出来后普遍不是很好,刘状元还是理科班状元考了个五百分出头,费汪文科班头名是四百分出头。那时候,高考理工科是七门,满分是七百一十分,文科六门,满分是六百四十分。

我考了三百八十分,脑袋和心都一起凉了,要考上一本差不多的大学,至少也得过了五百分。晚上做梦就梦到自己高考真就考了三百八十分,看着别的同学兴高采烈地研究要上什么大学,急得只想哭,又哭不出来,惊醒时已是大汗淋漓。

薛贵的体重继续上升,模拟考试的成绩却下来了,赵老师也有些不满意说肥肉不增长智慧,只增加负担。薛贵也被这突然的打击搞得有点蒙了头,人一下子就好像憋了下去,晚上连老于的夜宵都不去吃了。我告诉老于让他以后还是少搞点米粉肉,那东西太肥,对智慧没好处。

班级后面的大黑板主要是做板报用的,经常图文并茂地画点画,写些小文章,逢重大节日就会换成节日祝福的标语。到了血淋淋的高三,就不能再搞得婆婆妈妈和风细雨的了,大黑板变成了人工的高考倒计时牌,每天更新一次,冰冷地提醒我们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大家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往大黑板上望一望,眼神肃穆得就像在看一块纪念碑。

按现在的说法,黑板报属于学校里的自媒体。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出黑板报的黑板,学校里公共区域的黑板报则由每个班级轮流主办。由于喜欢舞文弄墨的,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黑板报的主要策划人。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那时候正在半懂不懂地读《说岳全传》,非常喜欢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抗金报国的故事,就从《说岳全传》里摘录一些有趣的故事,转换成自己的文字在板报上连载,一时非常受欢迎。但过不久,就被学校叫了去,说你写故事是好事,但是不能总写岳飞和这个拜把子和那个拜把子的,这是封建流毒。我回家和姥姥说了,姥姥就吓坏了,说你不能再写了,再写就会是***会被抓起来。到了陕南,板报仍然是班级文化很重要的一块阵地,我也仍然会经常在上面写点东西,一直到板报变成了计时牌。

那时候,学校里没有电子媒体,纸媒体都很少,能看的东西很少。有个《中学生XX》杂志,XX代表作文、数学、英语和物理等,就是高考要考的课程或内容,这一系列杂志的主要内容就是全国知名中学的特级教师讲课本的难点,并给全国各地中学生答疑,也会有些模拟题和难题。刘状元就特别喜欢这一系列杂志,每次都把杂志里的难题抄下来,抓耳挠腮地去解,等找到了答案,嘴里会念念有词对自己钦佩不已,就像薛贵吃了米粉肉那样有快感。比较不那么让人心烦的杂志主要有两个,一个叫《故事会》,一个叫《半月谈》。《故事会》里就是各种故事和奇闻轶事,也会连载一些破案题材的小说,每期一来大家都抢着传看。《半月谈》主要讲的是国内外的政经时事,每半个月出一期。本来是为高考的时事政治做准备的,但对于几乎与外界断绝的我们,它就成了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除了高考之外发生的事情。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坟墓被推,十万老前辈下跪上军区 穿成弃子?带异能下乡囤货虐渣爽 女帝每日一问,今天他没变强吧? 诡异游戏:开局觉醒Bug级天赋 幸福系统 阎王下山 穿越70年代,我有一把轮回神弓 时停起手,邪神也得给我跪下! 一起堕落吗神明 我在修仙界当老鼠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