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老于(1 / 1)

老于知道了我们的英雄事迹,就给每人送了一份米粉肉作为慰问。吃罢米粉肉,我和薛贵坐在门前的土坡上和老于谝闲传,薛贵把我描绘成了一个人抵挡城关中学几十号人的孤胆英雄。我不让薛贵瞎说,又经意地问了老于一句:“老于,你的娃多大了?”老于一下子就默然了,掏出了土烟袋。薛贵冲我摇了摇头,我正茫然不知所措间,听见老于幽幽地说道:“活着的话和你们一样大。”

老于抽起土烟袋,缓缓吐出浓浓烟雾,似乎思绪一下子也飞走了。

老于不是本地人,是在六十年代末年从BJ来到的陕南。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紧张,BJ的一些高校开始向后方转移,老于和他的爱人都是教师,跟随着学校到了陕南。那年,他们还不到三十岁,两人是青梅竹马的情谊,到了陕南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老于的爱人身体底子单薄,生孩子的时候坐下了病,BJ回不去就去了省城,学校到省城道路不便,翻山越岭,半路上老于的爱人就不行了,给老于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孩子。老于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一天天地拉扯大,谁承想孩子四岁的那年夏天,大雨导致宿舍房屋倒塌,多人受伤,老于的孩子没有救过来。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妻子和孩子都离开人世,老于经受不住接踵而来的打击,精神变得有点不正常,学校里的工作干不下去了,就只能到地方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等到七十年代末,转移到后方的学校陆续开始向BJ回迁,老于也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虽然精神正常了,他也不想离开这片妻儿都长眠于此的土地。老于跟组织上提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在地方上的学校工作,除了教书什么都可以。此后,老于就一直在各种学校里从事过各种工作,小学、中学、技校,勤杂工、厨师、工人。老于不想离开学校,那里的环境他最熟悉,还能看到和他的孩子差不多大的孩子们,让他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在他们中间。老于再也不想教书了,一登上讲台就会想起自己风华正茂时的妻子,老于受不了。

我看着老于皱褶黢黑的脸,丝毫看不出BJ来的教师的印记,岁月在他的脸上雕刻的沟沟坎坎,就像这陕南的平坝一样婉转处温和细腻,高峻处又犹如斧剁刀削一般。想起自己从东北到陕南,虽未经历过老于这般的生死别离,却也是饱受相思之苦,思亲,思友,思故里,人生就如浮萍,聚散不可期,生死却难违。

老于的旱烟熄灭了,我和薛贵也沉默了,好久都说不出一句话。

“还是回BJ吧,老于,年纪大了,又没个亲人在身边。”我说。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里挺好的,老伴儿都埋在这里了,看着你们也不觉得冷清。”老于说。

“你的孩子和我们一般大,那他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去上大学啊。”薛贵说。

老于显然没想到这层意思,是啊,他的孩子也是要离开这里的。老于陷入了迟疑和思考。

“薛贵说得对,你就跟我们一起走吧,等我们考上了大学,你也回BJ吧。”

老于没再说话,夕阳掠过核桃树的枝头,把斑驳的余晖洒在土坡上,洒在老于的肩膀上。老于磕了磕烟袋锅,站起了身。

“你们都要好好努力,好好考,考上我的那个学校。”老于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1984:国宴,你就煮颗白菜? 我包养过的校花,变成我老板了! 花哨 盗墓:我被小花反向养成了 四十不惑,觉醒属性面板 听懂毛茸茸,挖宝主播变破案专家 七零嫁绝嗣糙汉,娇纵女配又起晚 震惊!居然拍这种电影?! 视频通古代,从强军战歌开始 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