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燕国,赵国还是有绝对优势的。赵国大将廉颇只带了8万军队,就将燕国倾全国之力拼凑的几十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燕王偷鸡不成蚀了把米,不但没捞着赵国的地盘,反而给赵国夺取了多座城池,而且破坏了与赵国的同盟关系,连年遭到赵国进攻,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悔都来不及了。丢掉了赵国这个盟友,燕王又想与秦国结交,他派出太子到秦国做人质,希望能巴结上秦国,可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太子姬丹不但擅自从秦国逃了回来,还企图刺杀秦王,后来弄出一起惊天刺杀案,给燕国招来了灭顶之灾。
燕赵之间的水火不容对嬴政来说是大好机会,赵国军队主力被牵制在燕国方向,有利于秦军乘虚而入。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夺取了阳城等两个县,战事还没有结束,秦国大军就越过了赵国边境,打下了邺城。邺城就是当年信陵君从晋鄙手上夺取兵权的那座城市,位于魏国与赵国之间的边境,是魏国在前几年割让给赵国的。
每一代秦国君主都有得力干将。昭襄王时期主要倚仗的是白起,庄襄王时期是蒙骜,而嬴政看中的则是年过半百的老将王翦。他觉得王翦经验丰富,老谋深算,是大军统帅之才。桓齮是嬴政在亲政第二年提拔的年青将领,嬴政觉得他富有锐气,是冲锋陷阵的好手。杨端和则是吕不韦时期提拔的将领,他在吕不韦倒台后坚决服从嬴政,依然为嬴政重用。这三位将军本来各自率军,分头攻打赵国,但嬴政很快就感到军队各自独立作战虽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论功行赏,但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大仗,于是指定王翦为主帅,三军统一指挥。王翦要使秦军更扁平化,大刀阔斧裁减军队中俸禄仅为一斗米的下级军官,一下子就裁掉了80%,提高了军令贯彻效率和部队战斗力,在出兵第一年就打下了赵国9座城池。
开局顺利并没有使嬴政得意忘形掉以轻心,他知道赵国是个强国,不可能一下子直捣黄龙彻底消灭,需要像拔钉子那样拔掉一些城池据点,逐步逼近赵都邯郸。攻打城池太费劲,秦国军队不能长期在外消耗,所以嬴政采取一个目标多次打击的办法,集中力量只攻打一个赵国,但是轮番多次攻击,每年都打下几个城市,直到有条件进行决战,直捣邯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