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 第136章 这大明朝的庙堂之上,竟还有学台这样的人物!

第136章 这大明朝的庙堂之上,竟还有学台这样的人物!(1 / 4)

一个时辰后,浙直总督衙门。

烛影摇曳中,杜延霖在亲兵的引领下步入后堂花厅。

他趋步上前,向着端坐于紫檀书案后的身影深深一揖,垂眸间已将眼前这位东南砥柱迅速打量了一番:“下官杜延霖,参见胡部堂。”

“杜学台,坐。”胡宗宪开口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仪,“事关重大,深夜请你前来,只为解开本督心中天大的疑惑。”

杜延霖依言坐下,神色坦然:“部堂请讲,下官必知无不言。”

“本督听闻,你前几日去巡按御史衙门,向王巡按请求要见汪直,所为何物?”胡宗宪单刀直入,从头开始问。

“回部堂,”杜延霖回答得清晰干脆,“是为寻访一种名为「番薯’的域外作物线索。”

“番薯?”胡宗宪身体微微前倾,压迫感更强:

“本督纵横半生,自诩见多识广,却从未听闻此物!你道其藤蔓可食?地下块根丰硕?耐旱耐瘠?还说什么……亩产可达数十石?”

他每问一句,语气中的质疑就更重一分:

“杜学台!你乃朝廷命官,一省学宪,当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此等近乎妖妄之言,出自你口,一旦传扬出去,事后若证伪,置朝廷体统于何地?置尔自身清誉于何地?你让本督如何信你?!莫非……是那汪直胡言乱语,蛊惑于你?”

“部堂明鉴!“番薯’之名,确非中土所出,乃下官综合多方海客传闻、南洋方志残卷推敲而得。下官深知,此说于部堂听来,荒诞不经。然!”

杜延霖目光灼灼,语速加快,掷地有声:

“然“躬行’之道,贵在求是!不行,何以知其不可?不试,何以断其无用?恳请部堂,允下官与汪直或其心腹当面一晤,只为寻得此物线索!若得其种苗,下官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必穷尽毕生之力,务求引种成功!若不成,下官甘受任何责罚!”

杜延霖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那“项上人头”四字出口,声震梁尘,案头烛火为之剧烈一跳。

胡宗宪动容了。

宦海沉浮多年,他见过太多夸夸其谈的清流,也见过无数唯利是图的庸碌官僚,却少见如杜延霖这般,将身家性命系于一缕渺茫希望、只为解民倒悬的官员。

这份赤诚与担当,由不得他不信几分。

一旁的徐文长适时插言:

“部堂,杜学台拳拳之心,天地可鉴。汪直固死罪难逃,然其手下多有熟悉海路、知晓外洋物产之辈。其义子毛海峰坐镇岑港,如今正惊疑不定。部堂若以招抚余部、体察下情为名,遣人入狱探问汪直……顺带查访此物消息,或可一试?此亦为稳岑港人心之一策。”

胡宗宪眼中精光闪烁,权衡利弊。

片刻,他重重一拍案几:

“好!杜学台,本督就信你这一次!文长,你明日持本督手令,亲自去一趟杭州府狱!告诉王本固,就说是总督衙门有紧急军务,需问明岑港余部详情!”

他看向杜延霖,目光深邃:

“杜学台,此物若得,引种若成,功业堪比大禹治水、神农尝草!本督定亲赴御前,为尔奏功!”总督衙门后堂的密议之后,第二天,杭州府衙那阴森冰冷的大牢深处,便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徐文长一身低调的青布直裰,手持总督衙门签发的特殊探视文书,在狱卒敬畏的目光引领下,穿过一道道沉重的铁栅栏。

杜延霖则低眉垂首,扮作捧着文牍的书吏,紧随其后。

终于,二人停在了最深处一间特设的单人牢房前。

厚重的木栅栏内,汪直并未如寻常囚犯般颓丧,他背靠冰冷的石壁坐着,腰杆依旧挺得笔直,尽管镣铐加身,那份海上枭雄的剽悍气度犹在。

他冷冷地打量着栅栏外这位胡宗宪的心腹幕僚。

狱卒打开牢门,徐文长迈步而入,随手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五代风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