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 第136章 这大明朝的庙堂之上,竟还有学台这样的人物!

第136章 这大明朝的庙堂之上,竟还有学台这样的人物!(2 / 4)

将一个小包袱放在角落唯一一张破木桌上。

杜延霖亦步亦趋,规矩地立在徐文长身后,仿佛真是一个不起眼的随行书办,目光低垂,只露出半张侧脸。

“汪船主,多日不见,委屈了。”徐文长声音平和,听不出情绪。

汪直鼻腔里溢出一声冷哼,目光如刀:

“徐先生?胡部堂终于想起我这阶下囚了?是来送断头饭,还是来听我骂那出尔反尔的朝廷?”他的敌意和怨愤毫不掩饰。

“船主言重了。”徐文长拉过一条吱呀作响的板凳坐下,话未出口,汪直的目光却猛地定格在他身后那个低着头的“书吏”身上。

“杜……杜延霖?!”汪直曾与杜延霖有过一面之缘,此时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被叫破身份,杜延霖终于抬起了头,目光坦然地迎向汪直审视的视线,脸上并无惊讶,只有一丝沉稳和内敛的光采:“难得汪船主还记得在下。”

他微微拱手,算是承认了身份。

汪直的目光在徐、杜二人脸上来回逡巡,狐疑与讥诮渐渐爬上嘴角:

“呵!堂堂四品浙江提学副使,打扮成这腌膦牢狱里的书吏模样?徐先生,杜学台,二位究竞唱的是哪一出?莫不是想让杜学台感化我这冥顽不灵的海寇,教我甘心引颈就戮?”

杜延霖并未在意他的讥讽,只是从容地拉过一条吱呀作响的板凳坐下,目光坦然地直视汪直:“船主误会了。杜某此来,非为说教劝降。只是久闻船主纵横四海,见识渊博,心向往之。今日得胡部堂恩典,得一机会与船主当面请教,杜某深以为幸。有些海外奇闻、海上异事,非亲历者不能详述,朝廷所藏舆图志书亦多穿凿附会。杜某忝居提学之位,掌一省文脉教化,深知“知行合一,躬行求是’之理在此。故而不揣冒味,但求一席畅谈,或能补正典籍,澄其源流。”

“海外奇闻?”汪直眼皮微抬,审视的意味更深:

“学台这般满腹经纶的孔门弟子,竟也看得上这海上的下贱勾当?”

“天地之大,学问何止孔孟?”杜延霖微微一笑:

“譬如那佛郎机人(葡萄牙人)的坚船利炮。屯门之战后,坊间皆传其舰载巨炮数十门,动辄轰及数里外。然杜某费尽周折,得阅一卷辗转流入的佛郎机工程师手稿残页,其上明言彼时所谓盖伦主力战舰,下层炮甲之主炮不过十二至十四门,且多为短身大口径的破船重炮,接舷跳帮、白刃搏杀仍是决胜之要……”汪直闻言,眼神中的轻蔑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异。

那些红毛鬼的船队他交手过多次,火力确实被夸大不少,内情竟与杜延霖所言相合。

“再如南洋诸岛之季风与海流,”杜延霖话锋一转:

“《渡海方程》言及“飓风线’多在七月中旬,然船主当知近年天象诡奇,飓风越来越早?不知船主可有详察,其风路轨迹与十年前可曾不同?”

汪直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背,镣铐轻响:

“杜学台竞连此事都……确有不同!比如去年那风就邪得紧,来得早不说,路径更是妖异……”杜延霖的问题仿佛一柄钥匙,打开了汪直尘封的记忆宝库。

从爪哇的香料贸易之争、倭国的铁炮铸造特点,到吕宋岛土著部落的祭祀仪式、甚至西洋奇物“自鸣钟”的内部传动原理,杜延霖侃侃而谈,见识之广,令人叹服。

无论汪直谈及多么刁钻的海路艰险、多么冷僻的异域风情,杜延霖不仅能即刻理解,更能引经据典或凭新式推演之法点出其中精要,甚至戳破一些流传甚广的无稽之谈!

谈及西洋海图测绘的“投影法”扭曲问题,杜延霖随手折了个纸角模拟,其理解之透彻,令汪直瞠目。“杜学台……真乃神人也!”整整一个多时辰后,汪直终于忍不住由衷赞叹,脸上的孤傲与怨愤早已被一种震撼所取代:

“汪某一生漂泊四海,所见

最新小说: 五代风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状元郎 神话版三国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