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 第135章 王本固……腐儒误国!坏我大计矣!

第135章 王本固……腐儒误国!坏我大计矣!(1 / 4)

对于王本固这等刚愎自用、冥顽不灵的腐儒,杜延霖觉得和他再争辩一字都属多余,当即拂袖而去。杜延霖走后,王本固眉头紧锁,在椅子上枯坐了良久。

良久,寂静中猝然响起“砰”的一声闷响!

“荒谬!离经叛道!丧心病狂!”

王本固枯坐的身影猛地弹起,仿佛压抑许久的火山骤然爆发,一掌狠狠拍在紫檀案几上,震得青花茶盏“叮当”乱跳,茶水四溅。

“为官者,清名节操重逾泰山!身负圣人之道,不思尊孔孟、明人伦,竞汲汲于海外奇技淫巧之末流!”王本固对着空荡荡的厅堂怒喝:

“杜延霖!你堂堂正四品提学副使,圣贤正道的拱卫者……竟为区区番邦秽物,欲求之通倭巨寇汪直!此非丧心病狂,何以为之?!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斯文扫尽!”

在他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汪直是十恶不赦、祸乱海疆的国贼,罪该万死,绝无丝毫宽宥之机。而杜延霖竞为一种闻所未闻的“番薯”,身为朝廷四品命官,就要屈尊面见此獠?

那“番薯”之名,听来便觉粗鄙不堪,污人耳目!

“此人……恐已为奇巧淫技所惑,心智昏聩!”王本固在心中沉痛地下了判断。

他并非为私怨,而是出于一种近乎偏执的“卫道”之心。

他深信自己是在维护朝廷法度的尊严、捍卫儒家正统的纯粹。

杜延霖所倡行的“躬行”、“求是”,在他眼中,不过是数典忘祖、动摇社稷根基的歪理邪说。如今竟发展到要借重汪直这等巨寇,更是触碰了他心中的绝对红线。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王本固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身为巡按御史,纠劾百官、整肃风纪乃本职所在!杜延霖如此悖逆,若不奏明圣上,严加申饬,恐其流毒更甚,祸及士林,动摇江南!”

他不再犹豫。

铺开专用的题本纸,提笔蘸墨,那笔锋因激愤而微微颤抖,却依旧力图工整。

“巡按浙江监察御史臣王本固谨奏:为劾奏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提督学政杜延霖心智昏聩、行止悖谬、贻害士林事。”

王本固开篇便定下基调,非为私仇,乃为公义:

“臣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政之要,在于明人伦、正心术、育英才,以彰圣化。然今查浙江提学副使杜延霖,自履任以来,不尊朝廷成宪,不循圣贤正道,于杭州擅创所谓“求是大学’,竟置算学、营造、百工、农技等贱役之术于经史之上,公然贬斥义理为“虚谈空论’。此等行径,已致浙江阖省士风浮躁,物议汹汹,臣屡有耳闻,深以为忧。”

他接着详述“罪证”:

“尤可骇者,近日逆贼汪直伏法下狱,罪证确凿,待决。值此贼酋授首、海疆清晏之际,杜延霖不思恪守己职,竟假托寻访海外“番薯’秽物之名,擅闯司狱重地,妄图面见巨寇汪直!臣以律法森严、国体攸关,当即严词拒之。孰料,此人非但不知反躬自省,反在公堂之上,与臣强辩“番薯’之用。其言辞荒诞如呓语,妄言此物亩产数十石、大旱可活,形同疯癫!此非心智昏聩失守乎?”

王本固的笔触带着深深的忧虑和“卫道”的痛心疾首:

“夫汪直者,何许人也?勾结倭夷,屠戮边民,实为祸国殃民之元凶巨恶!杜延霖身受皇恩,职掌文衡,不务正本清源,反孜孜以求所谓奇技淫巧,此乃舍本逐末,弃珠玉而拾瓦砾!臣观其倡行“躬行’、“求是’,实则离经叛道,丧尽士大夫持身立节之本心!长此以往,浙省士风必然沉沦!俊秀学子惑于邪说,鄙薄经史,竞逐刀笔匠人之术!朝廷抡才之制危矣!孔孟圣学之脉绝矣!”

最后,他提出严正的弹劾诉求:

“杜延霖数行悖逆之举,已非庸懦失察,实乃道心泯灭,行止失臣纲体统!伏望圣上洞察其奸,速罢杜延霖浙江提学副使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五代风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