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锦衣艳骨 > 第13章 宁王II

第13章 宁王II(1 / 2)

李建慈曾多次上表,奏请皇上裁撤锦衣卫,却无一例外地被尽数驳了回来。因此以韩東为首的锦衣卫与李建慈早已暗画沟堑。

李建慈眉头微蹙,笔尖一滞,墨渍在纸上浸染成一团,脸上的不虞一览无余。

“本是要借着他顺藤摸瓜探查孙廉和张有槐一事,”秦桓早知他会如此,也不在意,顺手搁了杯盏,靠回椅背,脸上像是也有些不高兴,说:“谁知道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人过于谨慎,我的侍卫轮着班跟了他一个月,孙廉的事没查到,倒是查出另一件事来。”

李建慈缓缓在砚台上搁了笔。

“他是晋王的人。”秦桓眼里有些不屑一顾,“那种阴鸷多疑的货,他也看得上。”

晋王虽不受元丰帝重视,但他母族刘氏的实力却不可小觑,从内阁到五成兵马司,从刑部到户部,他们的势力无所不在。刘氏一门多出高才,又因荫封承袭官职的,朝廷举荐的,枝枝蔓蔓纠缠着,多年来早已成了大周国内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岿然大树。

元丰帝虽多年修道,但对朝廷政局却洞若观火,他如今让李建慈着手政务,也是为他往后建立人脉做下铺陈,两个都是他骨血,手心手掌都是肉,以后谁承袭皇位,另一个也有保命筹码。

李建慈侍奉元丰帝多年,元丰帝的心思他多半能领会。兄弟阋墙、手足相残那是从根上就烂透了。如今大周国内忧外患,他心力交瘁,晋王的事他不仅无暇他顾,也不愿意顾。年幼时他与秦桓一块习过书,一同掏过鸟蛋,也一起挨过先生的竹条板子。如今多年后重逢,当初的竹马情在这患难局势中愈显弥足珍贵。

秦桓与晋王自幼时起便两看相厌,秦桓仗着个子高、体魄壮,没少给过晋王闷气受。而李建慈性子软,宽仁有余狠戾不足,自小也没少受晋王欺侮。元丰帝选择在这风口浪尖召定远侯回京,还捎带着秦桓这小子,其中意味深长。

微光笼着李建慈沉思的侧脸,珠冠投下的阴影遮住了纸上的墨团。

他踱出几步,迟疑地问道:“你想怎么办?”

“暂时不好动,”秦桓屈指敲在案上道:“等这阵风头一过,他也就要升千户了,如今又是韩東的左膀右臂。但也不能任由这样的人再替晋王效命。”

“你又在打什么坏心思。”李建慈疲累地捏了捏鼻梁,常年来的宵旰忧勤让他整个人略显病态。

“以晋王的多疑不容人,和对我的百般厌恶,在钟离和晋王之间插插楔子,说不定不费一兵一卒,人就被晋王推到我们身边来。”

秦桓端着茶水也没喝,望着窗外有些出神,今夜的月有些残缺,他像是有些顾虑,又觉得自己担着无谓的心。钟离身手非凡,头脑敏捷,发起狠来眼睛都不眨,如今又是韩東眼前红人,晋王真要动他,怕也有几分踌躇吧。

夜风拂面,他仿佛才回神过来,冷了冷思绪,说:“汾州派去监管河道的范修阳是我推荐给吏部的,我派人查过他的档案,他本就是汾州人,为人踏实肯干,曾经在户部干过几年,后来在水坝工事上凸显出才干,我便托人与吏部举荐,调去了工部。

前年汾州、锦州遭逢涝灾,主要因为水坝常年失修,河堤泄水。去年各处灾情频发,战事不歇,户部也是勒着裤腰带才拨出这笔修葺款项。

我想过了,还是得派个实干派去,别让这笔修葺款中途又被人给中饱私囊了。汾州、锦州是粮食大州,前年两州同时遇灾,朝廷赋税骤减不说,赈灾备用粮也空了大半,若今年再水淹农田,朝廷又凑不出赈灾粮,百姓可真要食不果腹了。祁州、泉州紧挨东博,东博边境山熊族骚乱不止,如果境内因为饥荒而引起民变,东博到时候很可能要陷入腹背受敌的处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东博之前一直由定远侯领着秦锋十三

最新小说: 出马仙纪实:我供奉鬼堂的那十年 孤锋莫宁 高考后我带全家修仙 九狱镇界塔:从与魔女同修开始 无限流第一幼崽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剑修,狗都不谈 大秦:始皇大大是我爹! 娇软丫鬟上位后,禁欲王爷宠入骨 枕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