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之上,碧海蓝天,巨型苍鹰划破天际,俯冲而下,在距离城楼红檐上调转方向,向城外荒野展翅飞去。
演武场不在京都,建在了徐州城外,由军士们除地为场,纵横各有一千二百步,骑兵步兵各据一方,种种弓马兵器俱全。
场地周遭设有五彩牙旗,高鼓甲仗,其中设有三方高台,为王爷与太妃、王妃以及亲信重将文官和女眷所用,左右座次如翼舒展,拾级而下,供宾客观礼。
苏子衿早已在前一晚就吩咐墨画为今日穿着的锦衣焚香,今日卯时便早早起身,盛装打扮一番。
“王妃今日好生明艳。”墨画看着铜镜中的苏子衿,不禁夸赞道。
苏子衿抬眸,望着铜镜中的自己,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淡声道:“净嘴甜。”
“今日演武,王妃可是头一次在外露面,定是要好好打扮一番,那些女眷们可是会特意留心王妃的呢。王爷与王妃一起出席,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夫妻同心?
苏子衿思绪不禁有些复杂。
来不急多想,康嬷嬷在外催促,苏子衿回神后捻着衣裙与宋廷玉同乘华盖马车,率众出了京城。
徐州是洛阳的四州之一,之所以演武场选在徐州,也是因着是距离京城最近的州。
回徐州,苏子衿也是没想到的,她掀起窗帷,马车汲汲,匆匆路过苏府。
一旁的宋廷玉看在眼里,一路无言。
到辰时末,众人皆已聚齐。
立旗的仪式繁复威严,军中诸将盔甲俱全,在宋廷玉进入辕门时随鼓声整齐跪拜。身兼忠武将军和开封府尹两重职务的宋经明亲自主礼,按着进程,击钲鸣鼓,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在诸礼俱备后请宋廷玉亲自立旗。
而后鼓声大作,几入云霄。
秋末的第一缕日阳如星光般洒下光芒,将这灰暗的演武场照得通亮。照在宋廷玉束发顶亮银冠,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宝剑徬身,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而苏子衿则陪在他身后,粉妆玉琢。
在万众瞩目之中,缓缓走向正面高台。
威风凛凛的小方阵在擂鼓的敲击下,如千军万马如铜墙铁刺轰然而出。他们手拿军旗环绕演武场一周后,将军旗插在预设位置后退回,直到震天的鼓声停下,在场响起了兵将们整齐的叩拜声,就连盔甲的声响都整齐划一。
军旗迎风招展,马蹄嘚嘚,苍鹰时而直冲云天时而立树之巅。宋廷玉站起抬手示意,腰间玉佩铿锵,说了鼓舞士气的文辞。
苏子衿自嫁入王府,除了上回随同宋廷玉去北地边疆,都是在王府内打转自娱,与宋廷玉皆是相敬如宾的模样。这还是首次,他以兵马大将军的身份站在她的面前,姿容峻拔,气度威仪,俾睨四方。
这个战功震动朝堂,声名闻于四海的男人,是她名义上的夫君。
她既坐在这位子,自该增光添色,苏子衿不自觉挺直了腰。
宋廷玉讲完了,转过头去便见苏子衿同生母并肩而立,她穿着绯红绣“鹤鹿同春”锦衣,月白金丝披挂,同色的金簪银饰,珍珠翠玉,更是显得苏子衿神采飞扬,尊贵无匹她腰肢如青翠仓竹盈盈纤纤,微微紧绷着,双肩舒展,连同笑容也是无可挑剔,如此作态分明是竭力端着王妃该有的姿态。
他的唇边不自觉浮起一丝浅笑,然后又微微抬手,示意宾客们各自入座。
这时场上一声号令,脚步声隆隆场上将士们变幻方阵,退到场外。片刻间,钲人击鼓,列队誓宣。
宋叔昂首挺立在一乘四马齐驱的红色战车上,挥盾演武,万众之中,高大威武、与众不同。
场中好武之人难免聚精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