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打仗暴力不是真的力量
为什么要打仗就算不爽可以讲
为什么要打仗你要不爽可以讲
为什么要打仗幸福理想不能靠抢
为什么要打仗暴力不是真的力量
为什么要打仗就算不爽可以讲
为什么要打仗你要不爽可以讲
为什么要打仗就算不爽可以讲
为什么要打仗你要不爽可以讲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即世宗胤去世后的第三天,新君弘历谕告总理政务的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与张廷玉和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朕思目前紧要之事,无过于西北两路及苗疆用兵者。《清高宗实录》卷1,页24。所谓西北两路,乃是指屯驻巴尔库尔与察罕泊两处用来对付准噶尔部的大军。为什么乾隆皇帝对准部之事如此重视,把它列为必须全力以赴、谨慎处理的第一紧急之事这得从四年以前发生的一桩震惊全国的特大事件谈起。
雍正九年七月初,远离都城一万余里的北路军主帅靖边大将军、三等公傅尔丹遣派急使,飞速奔驰,于十二日赶到京师,向皇上跪呈奏折,报告大军于和通泊为准噶尔兵击败。这一意外的消息,顿使朝野大震,年方二十岁的皇四子弘历,也必然会惊愕不已。
原来傅尔丹于雍正九年五月初六日至科布多,据拿获的准部兵士(实为谍者)塔苏尔海丹巴供称:准部大台吉噶尔丹策零派兵三万来攻北路军营,大队尚未到达,前队只有一千余人和驼马二万,在博克托岭。傅尔丹信以为真,欲乘其不备,速迎掩杀,便拣选兵丁万名,分为三队,于六月初九日出发,轻装进袭。噶尔丹策零伏兵二万于山谷之中,以少数兵士、牲畜引诱,伪败而逃,傅尔丹中计,冒昧前往,堕入伏中,大败于和通泊(科布多西二百里)。这一仗清军伤亡惨重,生还至科布多者仅两千人,副将军、辅国公巴赛,副将军、兵部尚书查弼纳,一等公、前锋统领、参赞大臣达福,以及参赞大臣马尔萨、素图等阵亡,参赞大臣觉罗海兰、定寿和侍郎永国等自杀,是七十余年以来清军的第一次大惨败。
和通泊之败,不仅对雍正末年政治、军事、经济等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乾隆初年的政局,使四年以后的新君坚定了与准噶尔议和的决心,因为他和父皇世宗一样,不得不认真探讨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从中记取必要的教训,采取新的政策。
和通泊之败,使雍正帝及其倚任的文武大臣对清朝与准部双方的形势和力量的对比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雍正帝很早就想征服准噶尔,实现圣祖未遂之愿。从雍正四年起,他就命令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与蒋廷锡及川陕总督、三等公岳钟琪小心缜密经办军需一应事宜,筹集了大量器械、粮米和牲畜,运往前线。雍正七年三月,他任命傅尔丹为北路大军主帅靖边大将军,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领西路军,下谕讲述准部大台吉噶尔丹策零及其父策旺阿拉布坦的罪状,强调指出若不将其迅行扑灭,将来必为蒙古之巨害,贻中国之隐忧。《清世宗实录》卷80,页27,卷81,页12,卷82,页6。
雍正帝认为此战必能取胜,必能征服准噶尔弹丸之地,因为各方面的条件皆已俱备,天时人事,机缘辐辏,时不可迟,机不可缓,若天与不取,必将有误。岳钟琪特上王师之十胜奏疏,认为噶尔丹策零是众叛亲离,天怒人怨,大军进征,有十胜的根据。这十胜是:一曰主德,二曰天时,三曰地利,四曰人和,五曰糗粮之广备,六曰将士之精良,七曰车骑营阵之尽善,八曰火器兵械之锐利,九曰连环迭战攻守之咸宜,十曰士马远征节制整暇。大学士张廷玉等奏称皇上天兵驯熟精锐,所向无敌。《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