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以枣木等硬木或精钢制成,基本没有韧性。最重的钢杆长矛重量可达七八十斤。使用者需具备极大臂力才能发挥威力。除了可以用于击刺对手,打、砸也是重要的攻击手段。它的历史远比枪长得多,早在西汉就逐渐在我国军队中取代了戈的地位,成为士兵常用的重要装备。而枪的使用无需太大的臂力。
具体武器使用上,枪更多是用来单兵格斗的,而矛是用战阵搏杀的。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此,从长度就能看出来。枪历经几百年实战进化后通常在二米半左右,长矛标准配置则是“丈八”六米左右。当然,也有例外情况。
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明代长枪有二丈四尺的拒马枪(刃长三尺三),也有七尺的短枪(实际是九尺四,刃二尺四)。短枪一般用于近战,也有五尺的投枪(刃长一尺四寸),一丈四尺的马上枪(刃长二尺一寸)。
这三样具体细分:
塔斯曼刺枪:通常为3.3米左右,枪柄规定长度为2.80米,材质柔韧性极强的白蜡杆,不同批次略有差异。枪头总长度通常为44厘米,刃长33厘米。
塔斯曼拒马矛:总长5.5米左右,枪柄材质为坚硬但韧性稍差的硬木杆,通常为枣木,部分精锐部队使用专门定制的铁木制枪柄。枪头总长度通常为44厘米,刃长33厘米。
塔斯曼冲阵短刺枪:可以理解为塔斯曼刺枪的炮灰部队特供版。枪头总长度通常为44厘米,刃长33厘米。小部分部队枪柄材质采用白蜡杆,大部分为硬杂木。全枪长度在2.2米左右。
…………
“冥冥中谁是那献祭羔羊,那恶魔的刺枪洞穿了谁的心脏,又将谁家的孤儿寡母随意杀戮后丢弃路旁。”
诗中说的“恶魔的刺枪”就是指的基本就是这三种武器。凡是遭遇过塔斯曼野蛮人入侵的国家都会对这种武器印象深刻。几百年来,这三种武器一直是塔斯曼帝国军陆军最主要的近距离搏杀兵器,即在战场兵刃相搏使用、也是战线后方屠杀平民的利器。
塔斯曼帝国在很早以前就实现了步兵冷兵器的标准化制造与统一制式装备,强调集成化。这三种武器的枪头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
这种枪头
中文名53式刺刀全长38cm刃长31cm刃厚1.8cm
黑四棱刺刀
马步皆前三行枪刀,后二行弓弩,
基本介绍
56式枪刺用合金钢锻压打造而成,钢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
1.刀身呈棱型,三面血槽。整刀经过热处理,硬度极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
2.刀身热处理时加有毒素,一旦刺破人体皮肤则伤口很难愈合。
3.刀身带有枪环和底座,可上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1、56-2全自动步枪上。
4.刀身经过去光处理,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
5冶炼时加入砷元素经氧化后形成剧毒化合物,即使只擦伤敌人的皮肤也很难愈合。
折叠编辑本段外观形态
刀身热处理时加有砷,以达到防锈及延长刀体寿命的目的。
刀身带有枪环和底座,可上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1、56-2全自动步枪上。
刀身经过去光处理,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可以轻易的刺穿2个成年人的胸膛.
因实用性欠佳,所以已被淘汰,我军现装备的81式自动步枪(简称81杠)以及95式自动步枪的刺刀都是扁平的,56式三棱刺刀装备的步枪只用作礼仪表演。
折叠编辑本段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