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上,基层编制大都是满编的。大编制往往数量不足,7000人到8000人的就算是主力满编部队了。多数万人队实际员额都在5000人甚至3000人,战时填充数量不等的低等民族炮灰。与正规军万人队搭配的炮灰军数量是不固定的,有时几千,有时也可能会有两三万人的炮灰军被划归给一个手下只有3000人的万人队长指挥。当然,这得具体看这些炮灰是不是够老实了。
低等民族炮灰军的编制跟正规军是不一样的,通常是500人一队,便为一个牛录,1000为一个千人队,设辅助兵千长,但待遇和军阶仅相当于正规军百夫长,甚至很多还不如百夫长。其兵种构成上全部是千人纯队,或为“陷阵轻兵”,或为“冲阵短枪兵”,或为1000“无甲拒马兵”搭配1000大护盾盾手。
这支部队的编制里没有任何热兵器,另考虑到炮灰兵完全没有弓箭手兵种,我们可以认定——那时的塔斯曼帝国军步兵部队是一支完全依靠步兵白刃战战法,辅助以部分弓箭投射为主要作战手段的落后军队。要知道,在上千年前,中央大陆的文明人就开始进行各种纯投射模式作战了。
再看一下骑兵的情况。
与落后的步兵相比,这些野蛮人的骑兵也是遥远历史般的存在或者该交弱智般的猪突队。这个蛮人帝国的骑兵是纯纯的或蠢蠢的冲击型骑兵,冲击似乎是帝国骑兵的唯一有效作战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调头逃跑。
据档案资料显示:这一帝国刚开始兴起之时,骑兵部队都是以轻装骑兵为主,重骑兵很少、几乎没有。后来,随着野蛮人征战范围的扩大,在与之交手文明人军队种种先进武器打击下,塔斯曼蛮军骑兵也开始逐渐重视加强盔甲保护,重装骑兵编制开始出现。在完成了对一个东方古老国家的征服之后,帝国军骑兵中重骑兵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超高程度(据计算有半数以上),最终重骑兵成为帝国骑兵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海军或内河水军方面,似乎有更严重的违背科学原理逆天属性。理论上说,“横行于大陆者必然不利于海洋”。这一点不但适合于蒙古人,也适用于突厥人,但对塔斯曼野蛮人却似乎是个例外。相比起只能从南宋人降兵降将中搜罗水军的旱鸭子陆战猪蒙古人,塔斯曼野蛮人的海军一直是靠谱的,从来都是来自帝国一等民族,或者是帝国本族人。这些蛮人海军居然战胜了那时的海上强国诺曼伊泽尔王国,还在此后百余年的Z世纪战争中多次取胜。当然,这与蛮人帝国海军当时的某些武器有密不可分关系。
总体来说,塔斯曼蛮族军是一支理念和战术都落后于时代的军队。然而,正是这样一支作战手段极为落后的蛮军,却在Y世纪中央大陆战场上一再大显神威,屡屡获胜并击垮了中央大陆多个文明国家的职业化军队。
几百年后,我们这些文明人的后代多次研究当时战场上这种逆天战局的原因,发现这种反科学现象与塔斯曼帝国军的武器及其步兵使用战术有直接关系。下文将细分兵种、分项列出帝国军当时的各种武器,以帮助后世研究分析历次失败战役中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
一。步兵和步兵武器
(一)塔斯曼刺枪,塔斯曼拒马矛,塔斯曼冲阵短刺枪
将这三项合起列为一项是因为它们有同样的战斗部,同样的通用的枪头/矛头。
塔斯曼刺枪,又名塔斯曼毒刺枪,三棱刺枪,蛮人毒短矛,是一种外形、功能、使用方式都类似于东方红樱枪(注意,不是长矛)的冷兵器。
这里科普一个古兵器分类知识:何为枪?何为矛?
在武器制造材质上,矛头和枪头是完全一样或者都能通用的,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杆的软硬。矛是重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