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这个女子竟是如此佳人,很是感叹,世间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偏又有如此才华,在发榜之后的一次宴席上,就做了一首歪诗:“素手蕴墨香,朱唇吟华章,回眸只一笑,直叫文曲降。”
他不过是酒后戏言,谁想这首诗却惹来了麻烦,不知是针对王翰林,还是看不惯虞悦,又或单纯八卦,有好事者便以此为据,传言虞悦色诱了王翰林,才拿了头名。传言越传越盛,最后,竟连王翰林在偷偷把虞悦养做外室的都传的有鼻子有眼。
偏虞悦自恃才高,喜欢参加这些文人的诗会、文会,她的诗作一直在长安士林热传,人长得又美,一直受到不少风流才子追捧。不喜她的人,则很看不惯她的作为,把她看做不检点的女子。她素来傲气,对一些泥猪癞狗似得纨绔子弟毫不理睬,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人便借着这件事故意煽风点火。
御史台便接连写了数道弹劾,说王翰林德行不检。这种事情没有证据,却又说不清楚,最后王翰林外出为官,而虞悦也没有做成女官,又回到了太平学宫。杨学督惜才,还是接纳了她,让她教授作训馆短期培训的女子们。不知道她是本性如此,还是自暴自弃,虞悦在这件事之后,不仅没有收敛行止,还愈发放任,常常参加文会酒会,通宵达旦,彻夜不归,名声越来越不堪,她自己也懒得解释,也从来不在意那些谣言和诋毁之词。
斯迎是有一次偷听父亲和好友闲聊的时候听到的,那人的目的是规劝她父亲,不要把她放在太平学宫,但他父亲却跟杨学督深谈过一次,对她的德行才学很是信得过,认为虞悦只是异类,这样的人就算是国子监也有不少,因此仍然没有把女儿接回的打算。
斯迎当时也只是当一则奇闻来听,感叹世间竟有这样的女子,这个名字也便记了下来,没想到今天竟见到了这个处在传闻漩涡中央的女子。
赵馆监无奈的揉揉脑袋,看着虞悦,说道:“行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于文书,带她去取书吧。”
虞悦见达到目的,忙道谢,跟着于文书去了,走之前还不忘对斯迎说道:“小妹妹,汲文阁书很多,你要想知道有什么好书就来问我哦~~”
赵馆监凶巴巴的吼道:“还不快走!”脸上却无一丝厉色,斯迎便看出来她并非真的讨厌虞悦。一般愈是年纪大的,就愈看不惯虞悦这副做派,难得赵馆监竟不是这样的人。
她喝了口水,对斯迎笑道:“你今天来这,是想借什么书?”
斯迎说道:“现在暂时并没有什么想借的,只想要一桌一椅一份清静,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