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轮图,源自佛陀的开示。所以在此图的上方,有佛陀的形相。在当年画师欲为佛陀画像时,由于佛陀身放光明、德相庄严及出于画师的敬心,诸画师都不敢直望佛陀圣身,也难以把佛身的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这些佛身的特征描画出来,于是佛陀便把光影投在布上让画师依着临摹。
在图中,佛陀站在生死之轮图主体以上,表义佛陀早已脱出生死、六道轮回及阎摩死主的控制,得到了无苦的自在境界。祂的手指着两段偈文及一个月亮,是在引导我们依着偈文中的教法去做,便能像祂一般,达到了以月亮表义的无苦自在境界。佛陀自己早已透过同样的道路,达到了自在;所以,祂在教导我们说:
「如果你也想得到我所得到的,便依着我曾走过的路走吧!」,这便是祂以手指月及偈文的意思。月亮代表了无苦的境界,这称为「灭谛」。趋向这种结果的道路或方法,称为「道谛」。这灭谛及道谛,与前面曾说过的苦谛及集谛,便是佛所开示的四圣谛。”成蓓言语间,一直在注视那个手指月亮的佛陀,总觉得似曾相识。
“很好,广大智慧心中显,现在独自一人往至高天去吧。”文殊说完,驾狮消散不见。
成蓓亦步亦趋的走上那通天的阶梯。
每走一步,一层阶梯消散不见。
成蓓的目光上扬,很快看见那手指月亮的佛陀动了起来。
一念之间,即到了成蓓面前。
“因陀罗?”成蓓大吃一惊。
“小美女,你缘何到此?”
“观音找我。”
因陀罗浅浅一笑“不用去了,我送你出这境界吧。”
“他们是究竟是什么目的,你又是什么目的。”成蓓目光警惕。
“他们的目的是让你领略一下这大千世界,让你坚定信仰,最后做它们的斗士。”
“不懂!”
“机缘太深了,我正是来劝你收手,不要再纠缠此中。”
成蓓盯着近在咫尺的月亮,目光中还是充满了期待。
“你这一路走来,所见具是佛教广大真义,我来帮你换个角度想想问题。”
“按照佛教的说法,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因缘和合,方能生果。所以因果不一定成立,还要受到缘甚至反因的限制与破坏。
而且人是不可能全面的把握所有因缘并认识到真正的因果,所以一切认识、一切知识究竟是空。
总之,因果绝非你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明白,尤其书上那种一推一的因果逻辑,写得有鼻子有眼的,更是荒谬无稽。那不过是一层机械决定论下的迷雾,而非大自然不可穷极的真相。”
“机械论迷雾?”成蓓不解。
因陀罗高深莫测的笑“佛说因果,你们便执着于因果,以为因果是绝对和必然的。
却忘了佛还讲了一个“空”,因果也离不开“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的空性。
一定条件下因果成立,是其有;一定条件之外因果无效,是其无。
诸行无常,因果无限,所以因果之外还有因果。
找出这个超越因果的因果,便不为原先的规则所束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融入到更高维的因果法界中,而低维世界的因果是管不着的。
当然,你也只有不昧因果,才能不落因果。
看破了,便不为业力所拘;否则,你拿什么去超脱?
宇宙间奥义无穷,佛也只能说出四圣六凡十法界的部分因果,更多的因果他自己也说不清。
人的世界犹如漂浮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