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春花不高兴,就缓了口气:“要不这样吧,明天我要送你回孟家,顺便我也有东西给小姐送去,我再和小姐说说。”
晚上,小山子也从棉绢工坊回来了。小山子现在心情好,吃得好睡得香,身体长高了一大截,也壮实了不少,比在孟家的时候像是换了一个人。
一家人不分尊卑,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白面馒头,鸡鱼都有,甚至还有一坛酒随便喝。老张是长工吧,小山子是下人吧?竟然当着大家的面,互相推杯换盏的喝上了,饭菜质量和量也比孟家的好得多了。
再看看槐花的丫鬟也挺懂事的,伺候主人尽心尽力。
槐花现在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了,可让人羡慕的紧了。想想自己还是丫鬟,一家人都是奴籍,和槐花比差距也太大了。
小山子对同在一个屋檐下,当奴人生活了一段时间的春花很热情,也把酒给她倒上了。
小山子随着萝卜头也喊她姐,姐长姐短的,并不生分。
见春花问他干活累不累,他就回答:“我在棉绢工坊那里,一般的时候,都是在工坊里督工,有时候在家里忙木匠活儿就不去,有张叔张婶盯着工坊那边呢,也耽误不了那面的事情。”
他口中的木匠活,就是修补捞纸浆的捞子,其余就是做屏风框架了。
经过他偷师学艺,一应的木匠工具,槐花给他配了全套,做出的镂空屏风的上下花格,因为有槐花从旁指点,还给画出花样,做出来的屏风框架新颖简洁,甚至比那个借光的师傅做的还要好的多了。
现在,双面绣不能传授他人,绣屏风可以交给两个丫鬟,现在的萍儿和石瑶瑶,都可以独立完成一幅屏风了。
什么叫做恩威并重,平常丫鬟只要不干出出格的事情,槐花就不斥责两人,屏风卖了多少钱也不贪婪不抽成她俩一文钱。
抛去原材料的成本,卖得的钱财都给她们,包括做屏风框架的小山子也分一份。
绢绣为主体的屏风,比木质呆板的图案色彩别致,别看刚发明出来,马上就得到了大秦权贵士绅的追捧,不要说张记绣庄的精品了,连粗制滥造的仿制品也大有泛滥之势。
既然供不应求,那就多出精品了,不管仿制品什么价位,张记秀坊的屏风是不掉价的。
有许多人竟然远道而来,指明了要张记的绢绣屏风。为了自己的屏风和仿制品以示区别,槐花就把小姐绣的和俩丫鬟绣的,都盖上了《张氏秀坊》的大红印章,十分的醒目。
这个官商特有的招牌,是别人仿冒不得的,也没有人敢。
现在,槐花使用的印泥是自己的升级版,是掺了金粉的。
金粉是真金的,由于金粉是极薄的碎金,一个印章只要有十至二十粒,显得金光灿灿就好。
每个印章用金子量极少,其实也值不得几个铢。
但金灿灿的模样,是给屏风增了色的。那些好大喜功的人,喜欢追名牌的,虽然是古代,这样的人可也不老少。这样的屏风给人送礼或者摆在家里,可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晚饭后趁着天还亮,槐花把要给小姐的新构思的屏风图案,画的轮廓用软墨墨块描摹在了素娟上,然后填色。
那是一幅《三仙》,远处是仙山祥云,近处因为篇幅有限,是半棵仙桃树整个侧枝。
上面是屈指可数的几个特大仙桃,桃枝被仙桃的重量压的低垂,桃树树干霜皮溜雨遒劲曲折,遥远的天际上是两只仙鹤是在回旋长空。
仙山,仙鹤,仙桃桃树,组成了《三仙》是送给老年人祝寿的佳品。也不知道槐花的脑袋里面都有什么,春花觉的自己拍马都赶不上啊!
她的手像是画匠一般,一会儿轻轻涂抹,一会儿快速勾勒,一开始图案虽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