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网片是麻线织造的,和打渔人的渔网是同一材质,网眼只能穿过成年人的一个手指头,一般稍大的鱼虾都不能钻过去。
如果做成迷魂阵或者地笼,逮虾或者逮鱼都可以,关键是放到水里就可以,鱼虾顺着进鱼口自动进入,还不用饵料吸引。
这个店里一共还有两匹多这样的网片,和布匹一样卷在木板上。掌柜的今年就进了三匹,一个夏天卖出去不到一匹,这个就是属于货底子了。
现在天凉了,没有人再养小鸡了,估计得明年才有人要,不想,有人一下子都要了,还嫌不够呢。
最后,爹肉疼的掏出了一两银子,买下了这两匹多网片。
这个杂货铺并不大,积压货物是经营者的大忌,掌柜的今天卖出了大宗积压货,心中高兴,拿出了一段麻绳,缝网片的细线和两个大的缝针作为添头。这些东西,在制作地笼的时候都会用得到。
秀儿看到了缝针,比平常的大号缝衣针还大两号,长度也和中指相当。如果把这大针做成钓鱼钩,可比缝衣针做的强百倍了。
回家,秀儿说了什么是地笼,是闫绵华曾经在地上画过的,他就默记了下来。因为秀儿没有出过村子,就把这地笼的功劳给了还不知情闫绵华。
一家人忙活起来,秀儿在地上粗略的画了一个地笼,并给他们科普了地笼各部分的构造,要大家按照构造中规中矩的来制作。
爹和弟弟去砍竹子做支撑的框架,她和娘裁剪网片。
她对地笼是知道,但没有亲自的做过,等到做成了以后,总觉得哪里不合适,到底哪里不合适也不知道。
太阳下山了,河边没有钓虾的了。
娘在家里做饭,爷仨去河边,找了个和大河联通的小河汊子把地笼下里面。下地龙是有讲究的,需要下在水面以下。
地笼一下水,秀儿就看出来了,地笼需要在各个竹子框架上加石头子配重,有了配重的地笼才能紧贴河底。今天,就下在不没在水里的位置好了。这样,今天没有风,也就没有波浪,明天回去就加上配重的石子,看看有什么毛病再改进。
第二天早晨,秀儿和爹与弟弟去起地笼,不过是十来只虎皮虾。有两斤多另一品种小虾米,有些杂鱼,河豚也有一条。
爹还很满足,说:“这些就可以了,我们的网片还能做两三个了,以后会得两三倍的东西了,没事,今天咱接着做地笼……”
秀儿可不满足,回家仔细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一个地笼的大漏洞。
原来,是所有的进鱼口都不合格,合格的进鱼口都是锥形的,外面大里面小,进来地笼的鱼虾很少还能跑得出去。转悠转悠进了一头的舱室,那就更不容易跑掉了。
现在,这样的进鱼口内外一样大,鱼虾就随便出入了。这是自己第一次亲自制作地笼,有了毛病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看出毛病并及时改进。
一家人都不去钓虾了,只等把地笼晾干了以后,再接着改造。
吃完饭还没有动手,大伯和三叔就到了,他们看秀儿一家两天都没有去河边,钓虾的饵料,那两天蹭了秀儿的,效果非常的好。
今天来看看,他们一家怎么就不钓虾了呢,或许,除了做蜜枣和钓虾,又有了别的新的生财之道了?
就那做蜜枣,到了后期才知道那么赚钱,可恨的二弟一家人,把他们瞒的好彻底,大伯的家里还有十几棵枣树呢,如果早知道了,怎么也得学着做。可气的是二弟一家人,连他们都瞒着。
如果那时候也学着做蜜枣了,不用赚钱太多,有十两银子就满足了。可惜,二弟一家不告诉他们,更不要说合伙了。
秀儿看到他们进院了,也来不及把地笼藏起来了。
“二弟,你这是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