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上阴和兰柯两郡的百姓。那两郡本就不大产粮,加上年景差,有流民倒也不奇怪。但是初冬的时候,武陵这边还咬着牙接济了邹天养粮草和库粮。
后来应孙夫人之情,孟小婉也带头给两郡的百姓捐了一批粮食。可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良民?
她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张哲临别前告诉她的话:邹天养是个养不熟的狼。
稍作沉吟,孟小婉就吩咐他们立即回去。
“你们立即回去,告诉各个庄头,庄子里全部封死,绝对不许任何人收留一个人,更不许擅自施粥。若是让流民进了庄子,那一庄子上下都保不住,被抢了还是好的,要是被破了家,那才是真的完了。人饿到那个份上,怕是什么都顾不得了的。”
各庄上来报信的得了大娘子的准信,都急匆匆的往外走,却又被大娘子叫住。
“告诉你们的头头,若是庄子外面说话再难听、再可怜,也不许开门!做不到的,别怪我张家手狠!”
众人应命而去。
陈妈妈和白鹭等人都有些脸色发白,她们从来没有见过大娘子如此“狠心”过,还扔下了如此重的话。
只有胡嬷嬷对于孟小婉的处置大为赞同。
“流民之祸,你们是没有经历过,他们固然可怜,但是若是放他们进了庄子,便是一点粮食都不会放过,就是种子粮也全给你抢走了,任由你一家老小饿死。”
胡嬷嬷帮着孟小婉说了几句,最后干脆把话说透了:“遇上大批的流民,不是墙外的死,就是墙内的人死!哎~~。”
“不光是如此,”孟小婉轻轻哄着米姐儿睡觉,“这么多的流民同时出现在咱们武陵,怕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所致。里面藏着什么事,咱们谁也说不清楚。总之,要谨慎些才好。”
二门又有人来报。
“巡检所的石爷来了。”
仆人口中的石爷正是与张信之同族的张石头,当年张三七的小伙伴,如今大名叫张磊。张三七走后,桃湾巡检上就是他说了算。
“都是同族的亲戚,还通报什么,直接请到大厅来。”
张磊进来时,脸上也带着急色。
“给大娘子请安!”
孟小婉急忙叫人扶了他。
“看你说的叫什么话?你若是认我们家的门,就好好叫我一声嫂子,平白如此客气,却是太过生分了些。来,上茶。”
张磊有些受宠若惊,但转头坐下时,屁股还是只坐了一半。
别看孟小婉对他客气,他知道巡检所里都是张家和黄家的人,若真的有事,只需孟小婉一声吩咐,保准他一个人都调不动。
所以他还是不肯改口。
“二娘子(孟小婉在张氏族中是二娘子,大娘子是张修堪老婆),如今有什么打算,可要我把巡检所的人调到庄子上来?”
“你有这份心就够了!”孟小婉摇摇头,“夫君走前反复交代过,若是山那边出了事,你们巡检所的人一个都不能调出来。”
“那,也请二娘子先去郡城避一避,”张磊索性说了实话,“您在庄子上住着,我们那里都不安心,尤其是大爷(张修堪)一直吵着要先把您和大姐儿送到郡里去。”
“什么时候,还由得你们来做我的主呢?”孟小婉话中略带顽笑的意思,却把张磊吓白了半张脸。
“我们哪里敢?”张磊搓着衣角,“还不是大爷说的。这里要是得了二娘子的准信,我也就回去了。”
“不是我们娘俩不想走,而是不能走!”孟小婉端茶送客的时候,还是解释了一句,给了张磊台阶下,“我们娘俩要是走了,下头庄子上的人心也就弱了,再也守不住庄门。你们自管去,就找二爷(张哲)往日的吩咐去做便是了。我这里有赵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