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诛红与八十红论 > 《史记》——《秦本纪》·统一

《史记》——《秦本纪》·统一(4 / 6)

精神,反而以今日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

秦国最后的义举发生在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杀灵王而自立,就是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派人来求娶秦国女子作太子建的妻子。娶回国来,见秦国女子漂亮便自己娶了过去。十五年,楚平王要处死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晋国公室衰落,六卿强大,考虑的主要是内部的兼并,所以有很长时间秦、晋不再相互攻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逃奔到随国;吴乘势攻进郢。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这样秦国才派兵车五百辆救援楚国,打败吴军。吴军撤回,楚昭王才又回到郢。

在以后一段时间里,秦国频繁更换国君,君臣名分颠倒失次,所以晋国又重新强大起来,夺走秦的河西之地。

四、孝公图强

到秦孝公继位时,黄河、华山以东有六大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称。淮水、泗水之间有小国十多个。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从郑沿洛水河岸北上,占有上郡之地。楚从汉中,往南占有巴郡和黔中郡。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凭武力征伐,相互兼并。秦僻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的会盟,被人视同夷翟。孝公于是广施恩惠,赈济孤寡,招募战士,论功行赏,在国内下令求计以图强国。卫鞅听说此令已下,西来秦国,通过景监介绍求见孝公。卫鞅劝说孝公变更法制,整饬刑罚,对内提倡致力农业,对外严明赏罚,鼓励士卒力战效死,孝公表示赞赏。但甘龙、杜挚等人不以为然,同他辩论起来。最后还是采纳了卫鞅的新法。(新法初行,)百姓觉得很苦,但过了三年,他们就习惯了。秦孝公十二年,建造成阳城,修筑冀阙,秦迁都于咸阳。合并各小乡聚,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共四十一县。规划田亩,设置阡陌,把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十四年,开始收赋。富国强兵的国策使秦国发生巨大的进步,秦国从此不再是蛮夷之地。秦国富强,使得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纷纷前来祝贺。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由此秦国开始对山东六国转入攻击态势,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秦律的严苛不仅使得商鞅最后身死,也为秦朝灭亡埋下伏笔。

五、纵横天下

自秦孝公后,秦国历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以降至秦始皇统一经过相当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秦惠文王时著名的就是苏秦、张仪纵横天下,在这场以天下为赌注的秦国与六国的角斗中,苏秦合纵以燕为主、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连横以魏为主,分化瓦解六国,为秦不断打击六国创造条件;最终因为六国固有利益矛盾,张仪的连横占据优势,秦国扩张的势头变得不可遏制。

秦惠文王时还有的重要事件是司马错取蜀。当时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要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讨伐韩国。”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理由。”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相亲,与楚国友好,然后进军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这样,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

最新小说: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状元郎 五代风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神话版三国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