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诛红与八十红论 > 《史记》——《秦本纪》·统一

《史记》——《秦本纪》·统一(3 / 6)

你们要想方设法报仇雪耻,不可懈怠。”于是恢复三人的官职如同以往,待遇更好。到了三十六年,穆公派他们率兵伐晋,渡黄河时,连船都烧掉,终于大败晋人,占领王官和鄗,作为对殽之战役的报复。晋人皆守在城里不敢出来。于是穆公就从茅津渡河,掩埋了殽山中(秦军死难者的)尸骨,为他们发丧,哭了三天。穆公向全军发布誓辞说:“喂,士兵们!请安静听着,不要喧哗,我要向你们宣告誓辞。古时候的人们都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所以才不犯大错误,然而我却没有听取蹇叔、百里傒的劝告,为了反省这一点,所以作此誓辞,让后代永远记住我的过错。”君子听说了,无不为之流泪,说:“唉!秦穆公用人真是周到呀,所以到底还是靠孟明视等人取得了很大成功。”秦穆公的努力保证了秦国在暂时战争失败后没有衰落,而是持续发展。

第五,秦穆公能够良计制敌。当时戎王派由余出使于秦。由余,其祖先是晋人,逃亡到戎地,会说晋国话。戎王听说穆公贤能,所以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向他炫耀宫殿建筑和物资储备。由余说:“就是让鬼神来完成,也够烦累鬼神了;就是让人民来完成,也够辛苦人民了。”穆公对他的话很奇怪,问他说:“中国靠诗书礼乐和法度来治理,尚且经常出乱子,现在戎翟没有这些,那又靠什么来治理呢,岂不是太困难了吗?”由余笑着说:“这恰恰是中国所以发生乱子的原因呀。从至圣黄帝制定礼乐和法度,以身作则,率先奉行,才仅仅达到小治。到了后世,统治者日益骄奢淫佚。依仗法度的威严,去苛求下民,下民疲劳到极点就会埋怨责怪统治者不仁不义,上下互相责怪,篡夺杀戮,以至断子绝孙,还不都是由于这类缘故。而戎夷却不是这样。统治者怀有淳厚的仁爱之心以对待其下,下民也怀有忠贞不渝的信义以事奉其上,管理一国之政犹如管理一个人一样,简直不知是凭什么来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呀。”于是穆公回来问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是其敌国担心的事情。现在由余这佯贤能,也是我的心头之患,应该拿他怎么办呢?”内史廖说:“戎王住在偏僻蔽塞的地方,没有听到过中国的音乐。您不妨试探给他送去一些歌伎舞女,以削弱他的志气。并替由余请留,以疏远他们的关系;挽留不放,以耽误他的归期。戎王感到奇怪,必然怀疑由余。君臣有了嫌隙,就能俘获戎王。而且戎王喜欢歌舞。也一定会懈怠政事。”穆公说:“好。”于是和由余连席而坐,传器而食,把该国的地形和军事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然后命内史廖把八人一列的两列歌伎舞女送给戎王,戎王接受之后很喜欢,一年到头也没有送还。这时秦才放回由余。由余屡次劝谏均不为采纳,穆公也不断派人暗地邀请由余,由余终于弃戎降秦。穆公把他当贵客一样来招待,向他请教如何伐戎。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熟悉,他的建议穆公很重视。后来采用了由余的计策讨伐戎王,兼并了十二个国家,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去世,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

最新小说: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五代风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神话版三国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