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还没有开启,所以跟帝国阵营暂时相安无事甚至结盟,是高丽玩家最好的选择。但在高丽内部,高丽玩家必须确保领地和领土的控制。但问题是,高丽玩家可以跟其他玩家在任何地方结盟,唯独不能在高丽结盟。在高丽内部,要么投降高丽,要么进攻高丽,其他玩家没有第二个选择。反而是其他各个势力,可以在高丽临时结盟。
而高丽玩家对此也不是全无办法,系统的空子,只要愿钻,总是有的。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战争期间,派人跟帝国阵营接洽,悄悄撤走帝国阵营方向的防线,让帝国阵营长驱直入夺走环绕整个高丽的玩家领。如此一来,帝国阵营反而变成了高丽阵营的屏障,其他任何阵营要越过这道屏障,首先都得看帝国阵营是不是答应。而由此帝国阵营付出的回报,就是在这个圆环内部,不再进攻高丽玩家领,所有兵力撤出,只留下私属领地和私属领土。接下来,高丽玩家跟匈奴阵营签订了另外一个协议,在帝国阵营的里面,也得到了一圈玩家领。最后高丽玩家跟帝国阵营和匈奴阵营结盟,共同对付西域阵营。
这一次帝国阵营和匈奴阵营带兵进去,情况就很不一样了。虽然不能打高丽阵营,但帮助高丽阵营扁人,却没有丝毫问题。而被扁的人中间,还有倭国阵营在内,那就更加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了。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西域阵营也不得不向高丽阵营投降,退出了高丽。这中间也同样包括倭国在内。于是高丽的战争由此告一段落,战争的重点落在了倭国和其他阵营。
倭国不像高丽,高丽是半岛,只有一条海岸线,而倭国却有着众多的岛屿,如果也按照高丽的模式来跟其他阵营做交易,那损失就实在太大了。而且目前来说,各个阵营的争夺重点还是在一些重要的战略区,所以倭国阵营一边在战略区进行抵抗,一边重点巩固还没有被其他阵营注意到的其他战略要地,伺机安定内部。倭国玩家作为地头蛇,本来就在倭国的地盘上长期经营,现在要稍占一点优势也没有多大问题。但各个阵营联合起来之后,形成的几个大阵营,也足以跟倭国玩家相对抗。尤其是在集中兵力攻击的琉球列岛、濑户内海、北海道海峡一带,优势更是明显。这一次帝国阵营、匈奴阵营和西域阵营三大阵营又在原本就是阵营联盟的基础上,再次结成了联盟,商定齐头并进,各自获取好处。各种盟约都有结盟期限,在期限内,所有盟友都受到系统保护,不会受到盟友攻击。而大联盟的结盟期限,各自以在各个战区每个阵营得到一个村为期限。也就是说,联盟得到的村庄,按照进入联盟的先后次序平均分配,最后一个阵营得到村庄的时候,也就是大联盟解散的时候,接下来依旧各个小联盟各自结盟,公平竞争。总计在琉球列岛、濑户内海和北海道海峡一带,每个阵营在大联盟取胜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一个村庄(或者渔村)。
不仅是倭国内部这三个战场,在对马海峡、钓鱼岛海峡这样的战场,大联盟也按照同样的盟约,每个阵营获取一个倭国村庄之后,大联盟解散,小联盟登场。这也意味着倭国阵营从出现这一刻开始,就注定要首先面临大联盟的联合攻击,一开始吃败仗几乎是铁定的。
而在这连番的动作之后,基本上高丽和倭国已经被限制在各自国内,而这两国又成为了帝国海岸线的屏障。于是帝国海岸线所受到的压力,也就变得比较轻微了。毕竟在这片海域,帝国阵营的势力向来都占据优势,其他势力唯有投降一途。事实也正是这样,随着各大势力在这片海域投降,最终只剩下倭国玩家向帝国阵营的各处海岸线发起了冲击。其实这种冲击对于我军来说,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倭国玩家也是被逼无奈,毕竟帝国阵营现在正在倭国作战,这边搞出一点事情来,不论胜败,好歹也能够缓解一下倭国本土的压力。
事实上,倭国玩家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