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基本上就是被射杀在关城之下的结局,这种城池防御,如果没有响应的攻城器械,别说一比五的防御,一比十也防御得下来。攻击方唯一的机会就在关城两侧的斜坡上。只要攻占了斜坡,自然而然就能够绕到斜坡背后,直接突破关城。而我方的防线也全部设在斜坡上,反正关城就是一个死地,对方没有攻城器械,就算冲到关城下面,也得依靠手动破墙,那速度就慢多了,没等他们破墙,迎接他们就是一个死。
尽管对方也希望能够拿更多的阵亡军功,但对方也明白,目前还不是拿军功的时候。如果冲不出豫州,下一个游戏日就没有那么轻松了。第一个游戏日的军职容易提升,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一旦到了第二个游戏日,再要提升军职,难度就增加了。一旦自己的兵力一再损失在豫州,恐怕到最后回家也没有多少兵力。甚至有可能连家也回不了。
所以对方玩家没有选择更容易拿军功的自杀方式,而是选择了积极的斜坡攻击。这样虽然需要拼杀才能拿到军功,但对于崇尚斜坡的人来说,军功已经注定了。只要奋勇向前,不但有阵亡军功,也有杀敌军功可拿。当然,在初期,我军的兵力很多,对方这种攻击就收效甚微了。即使到了后面,我军人少了,也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所以这种战争注定了防守一方更为有利。
而为了让我军杀敌更多,我还使用了特殊的战法。也就是每当对方冲锋到一半的时候,我军就发动反冲锋。斜坡实在太斜,骑兵没有用,但步兵居高临下的冲击,也足以让我军拥有优势,将冲上一半的敌军赶下斜坡。然后这批勇敢冲锋的勇士,就注定要淹没在对方的洪流中了。当然,在此之前,他们每人的杀敌数也一定不会少。
每一次,双方都要投入一个军的兵力参与这种攻防战。最终的结果,无不是我军以杀敌三倍的代价损失一个军的兵力。但这样一来,加上我军抛射的战果,也能够跟对方达到微妙的平衡了。也就是说,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我军守住这个关隘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愿望是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伴随着我军一个军一个军的损失,我军的兵力也越来越少,利用抛射消灭敌军的战果也越来越小。打到一半,我就发现战争的天平已经向对方倾斜了。最终对方还是以一半兵力消灭了我军全部兵力,成功冲过了关隘。
这种战争是没有战后奖励的,军功也都按照一倍来计算,所以我军虽然败了,但获利最多的还是我军。战后我军的一线中国玩家几乎都提升到了彪长,二线玩家全部提升到部长,三线玩家全部提升到曲长。就连司州的列国玩家也提升到曲长,剩下的也全部都是队长,而且大多数距离曲长已经不远了。毕竟在这种战争中,每一个出击的人都能够拿到奉命军功和关键军功,这是每一个npc都能给玩家带来的军功,加上阵亡军功和杀敌军功,人人拿到30点以上的军功轻轻松松。这意味着下一个游戏日所有参战玩家都会有两倍兵力到手。不过钱拔光那边的玩家就比较郁闷了,只有1点常规军功和1点奉命军功可拿,总计才2点军功,升不到伍长,但他们建制完整,下一个游戏日照例有双倍的兵力。
第二个游戏日,我已经回到司州。司州本地兵力加上豫州、兖州回来的兵力,人人都至少是曲长军职,这意味着这三个玩家单位带回了48个玩家单位的兵力。此外,还有冀州、并州、雍州、荆州四个州回来的兵力,带回了12个玩家单位的兵力。并有从雍州、并州经司州回兖州、豫州、徐州的六个玩家单位所带18个玩家单位的兵力,从冀州经司州回豫州一个玩家单位所带3个玩家单位的兵力,共计是81个玩家单位的兵力。而对方只拥有从荆州回冀州、并州、幽州,从豫州回雍州、凉州、并州、益州、冀州、幽州,从兖州回荆州、益州、凉州、雍州、并州、扬州、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