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小徐妃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小徐妃(2 / 3)

当皇帝心切,不管这些。手下那帮大马屁们都在下面窜唆王建:“大王虽尽忠唐室,然唐已灭,大王不必再为唐守节。请大王顺两川军民之心,自为大蜀皇帝。”王建做害羞状:“那怎么好意思呢?”众人齐道:“好意思!好意思!”

“配合”王建的还不只是朱三,还有青城山上时隐时现的巨人,万岁县(今重庆开县东北)莫名其妙的凤凰,嘉阳江中若有若无的黄龙,白鹿、乌龟、白雀都不甘寂寞,纷纷冒了出来,这些瑞兽举横幅高呼:“请大王即皇帝位!”王建大喜,抱拳作揖:“谢谢捧场!”

在狗头军师韦庄的建议下,王建命令蜀中军民和他一起东向号哭三日,算是对唐朝尽最后一次忠。王建边哭边笑:“朱三,你太无耻了!我太谢谢你了!”哭完了,也闹够了,蜀王王建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九月,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改元武成,史称前蜀。以韦庄为,唐袭为枢密使。在五代十国时,典章制度最接近唐朝的,除了后唐和南唐外,就是王建的前蜀。

而王建的那帮干儿子们也都跟着沾光,其中最得势的是武信军节度使王宗佶。王宗佶自持军功卓著,本期望王建称帝能立自己为皇太子,可王建根本就没这个心思,只给了他中书令的位置。

王建有亲生儿子,怎么可能把蜀中江山传给王宗佶这个外人?李从珂是李嗣源诸子中功劳最大的,照样被踢到一边,更何况在王家养子中王宗佶功劳不算多么突出。虽然他改姓王,但毕竟不是王家的血脉,王建要真把位子传给王宗佶,难保不会上演徐知诰易徐为李的把戏,王建的后代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阶级社会中的权力,从来都私都不姓公。

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天下时代,帝王选择继承人,自然首选亲生骨肉。若没有亲生子,也要在同姓近亲中选择一个,一般不会选择外姓。象柴荣那样是特例,所以,柴荣能当上皇帝在一定程度要“感谢”刘铢这个杀人狂。

王宗佶心中愤恨,想架空王建,指使御史中丞郑謇等人上书王建,请拜王宗佶为大司马,总统六军,就也就是实际上的军方最高领导人。王建能够发家致富,靠的就是军队,怎能凭白给了王宗佶这个不相干的人?

王宗佶也是个大笨蛋,这点道道都看不出来,让亲信连续三次上书要求王建交出军权。枢密使唐行袭和王宗佶素来不和,俟机进谗道:“王宗佶素浮人望,文武全才,万一哪天陛下山崩,诸皇子没一个是王宗佶的对手”。王建彻底被激怒了。可还没王建找王宗佶算帐呢,王宗佶自个倒送上门了,死乞白咧的要求王建交军权。王建哪容忍得住?喝令武士当场宰掉王宗佶,同时将王宗佶的朋友郑骞赐死。

在五代十国这个大乱世中,英雄鲜有,枭雄辈出,狗雄更是遍地都是。英雄和枭雄的区别在于人格的纯粹与否,而就成事过程和手段而言,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英雄和枭雄都会耍手腕,有时甚至英雄还会耍赖,比如汉太祖刘邦。刘邦并不是什么流氓无赖,而是真英雄,刘三“仁而爱人,意豁如也”。这样的人能算是流氓无赖。不过无论英雄还是枭雄,至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仁而爱人”。没点心胸,如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断然做不成大事。

王建在这一点上就做的不错,虽然自己起身乡野无赖,但王建善待士人、善驭武将,终王建之世,蜀中固若金汤。提到蜀中文士,倒想起一个笑话,前唐宰相韦昭度之子韦巽仕蜀,韦巽憨朴愚拙,王建因为是故人之子,所以也善加擢用。有些人瞧不起韦巽,当韦巽面说风凉话:“三公门前出死狗。”韦巽出身京兆韦氏,天下望族,故人讥之。韦巽并不傻,反讥道:“死狗门前出三公。”其滑稽若此。

王建共有十一个亲生儿子,最长的王宗仁身体残疾,不适合接班,决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状元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神话版三国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五代风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