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二十九章 漳泉往事(下)

第二十九章 漳泉往事(下)(3 / 4)

为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诸子皆授以近郡:文顕通州团练使,?文顗滁州刺史,文颢康州刺史,文顼頣州刺史。赐白金万两,各令市宅。

明年从平太原,六年封杞国公;雍熙元年,进歧国公;年老求致仕,优诏免其朝请,赐第于開封祥符县。二年以疾卒,年七十二,上罷朝二日,赠中书令。谥忠顺,敇葬祥符县田村,赐御书以守塋。学士王祐撰碑,中书舍人苏昌简撰志,配享太宁殿,封颖川会稽东海南康王。”

留从效和陈洪进对民心所向、统一大势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闽中士人的作用,国家统一是闽中士人共同政治诉求。

黄禹锡不顾个人安危,绕道鄂州去开封见后周皇帝柴荣,陈仁璧、刘昌言开宝九年陪同陈文颢去见宋太祖,陈应功常向陈洪进备述天命人心归属之意,刘昌言替陈洪进起草纳地表,还有陈洪进女婿扬崇鼎以及徐昌嗣、陈齐鹘等都起了作用,闽中士人群体形成了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传统,得到宋皇帝很高的评价,因此到了北宋间还能产生许多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如蔡襄、曾公亮、蔡确、吕惠卿、蔡京、蔡卞等。

宋皇帝对闽中士人情有独钟的典型例子是宋太宗重用刘昌言,刘是泉州南安人,曾陪同洪进子文顕(一说为文颢)入贡汴京(开封),宋太祖亲劳之。

后为陈洪进起草了一篇措辞恳切的纳地表,太宗曾高兴地问他:“览洪进表,委命尽心,非卿润色耶?”刘昌言后举宋进士,判审官院,未百日宋太宗就把他提拔为枢密副使,有人提意见说刘昌言闽南语口音,奏对难会(听不懂),太宗怒曰:“我自会得!”其眷注如此。

留从效与陈洪进治理泉州达三十五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留从效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和优惠开荒屯田,“间有土田不尽墾者,悉令耕種。”陈洪进积极围海造田,《泉州府志》记载他“筑陈埭,围海田,留眷属,建宅舍,命部与民共垦殖”,在枫亭也围海垦殖了大片田地。陈洪进在锦将重修瀛里天水淮(后改名节度淮),在涵江建造陈安陂,在枫亭修太平陂和金钗沟,留从效在枫亭修造“留公池”,泉州和兴化一带至今可以找到许多有记载可查的留、陈所修造的水利工程?。

五代泉州手工业,特别是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丝业等,均得到较大发展。在泉州城西龙头山有五代泉州冶炼的遗址,后建庙,故民间俗称铁炉庙;永春倚洋冶炼场建于五代,到宋时是全国201所冶炼场之一,可见规模之大。

留、陈大力发展海外交通贸易,从泉州港运往阿拉伯、东非等地的货物有陶瓷、铜铁等手工业品,运回的是象牙、犀角、玳瑁、明珠、乳香、樟脑等物。五审知时代福州与泉州同是繁荣的对外港口,但后来福州港口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大大地衰败了,泉州港口却由于留、陈的努力,又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到宋代成了全国最重要的对外港口。

留、陈在泉州建设罗城,遍种刺桐美化环境,开拓大道,建造货栈,以“招徕海上蛮夷商贾”,世称泉州为刺桐城。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亚非各地人民的往来和宗教的兴盛。

有历史学家考证:波罗洲之文莱发现的唐代两耳罐,与在安溪县出土的随葬品无异;马来半岛发现的唐代耳罐,也与在肖厝区山腰镇唐基出土的器物极为相似。

这些实物资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五代时期泉州陶瓷业发展的状况。另有历史学家指出:五代时全国“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清源,即漳、泉二州,其户数相当于唐元和年间的四倍。”

此外,留从效、陈洪进也大力兴建佛寺。留从效在泉州,舍南园别墅建南禅寺(今为承天寺),超度在泉州

最新小说: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红楼从庶子开始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战地牧师日记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远山破阵曲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