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发达。
开宝六年(973年)开始,宋太祖决定统一南方,他屡次要求南唐李煜到开封朝觐,以和平方式完成对南唐的统一,但李煜不肯放弃刈据,称疾不行,认为自已“臣事大朝”,没有不是之处,面对统一的大势,声称要以“死”抗争。
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进攻南唐,最后李煜城破被俘。
下一个目标是吴越,但吴越在攻打南唐的战争中站在宋廷一边参战有功,所以要用和平统一的办法。战后不久,宋太祖即邀请钱椒入觐,并发誓不把吴越王羁留开封,让他有来有回,钱椒也真的去了,受到很好的招待,宋太祖也遵守诺言,送他回吴越。
但宋廷内心当然是昐望吴越王能主动纳土于宋的。
钱椒还是心存侥幸,认为参战有功,不愿表示主动。刚好这时远在福建东南一隅的陈洪进,听到钱椒入觐的消息,唯恐落后于人,马上派儿子文顕和幕僚陈仁璧、刘昌言入贡,送去乳香万觔,象牙三千觔,龙脑香五觔,并要求亲自入觐。这下宋太祖大喜,找到一个主动纳土,促进和平统一的模范,于是“太祖下诏召之”,陈洪进遂宣布入觐,但半路到了南剑州(今南平)却听到宋太祖突然逝世,一时形势莫测,只好回至泉州举哀。
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加封陈洪进检校太师,明年八月(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再次起程入觐,宋廷派大臣程德元到宿州迎接慰劳,到达首都后,宋太宗“赐钱千万,白金、绢各万,礼遇优渥,又增其食邑。”
第二年四月(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递上纳地表,据《枫亭志》和《仙游县志》,全文如下:“臣闻:峻极者山也,在汙壤而不辞;无私者日也,虽覆盆而必照;顾维遐僻,尚隔声名,愿归益地之图,辄露由衷之请。
臣所领两郡,僻在一隅。自浙右未归,金陵偏霸,臣以崎岖千里之地,疲散万余之兵,望雲就日以维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从间道远贡赤诚,願倾事大之心,庶齿附庸之末。
太祖皇帝赐之军额,授以节旄,俾专达于一方,復延赏于三世,祖父荷漏泉之澤,子弟享列土之榮。棨戟在门,龟緺盈室,雖冠列藩之宠,未脩肆觐之仪。
暨江表底平,先皇厭世,会婴犬马之病,尚阻云龙之庭。皇帝陛下,钦嗣丕基,诞膺景命。臣远辞海嶠,入觐天墀,获亲咫尺之颜,叠被骈番之泽;六飞游幸,每奉属车之尘;三殿宴嬉,屡挹大罇之味;旬浃之内,雨露洊臻,至于童愚,亦荷殊奖,恩荣若此,报效何階!
志益切于君轩,心遂忘于坎井,臣不胜大愿,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遂为内地;岂岂生齿之类,得见太平。伏望聖慈授臣近地别镇。臣男文顯等早膺朝奖,皆忝郡符;牙校宾僚久经驅策,各希钧造,稍霂鸿私。”
陈洪进所献包括所管漳泉二州十四县,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户,兵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人,纳土壮举,使978年第二次入觐的吴越王钱椒又一次感受到统一的巨潮不可阻挡,但吴越王还是犹豫不决,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叙了当时情形:
“俶朝礼毕,数日,欲去,不获命,又不敢辞,君臣恐惧,莫知所为。
仁冀(一吴越大臣)曰:‘今朝廷意可知,大王不速纳土,祸将至矣!’俶左右固争以为不可,仁冀厉声曰:‘今已在人掌握中,唯有翼翅乃能飞去耳!’遂定策纳两浙地图,请效地为内臣。”
陈洪进带头纳土,大大地促进了和平统一进程,使宋廷圆满地完成了对中国南方的和平统一,这在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记录中,是最为理想的一次。
因此宋太宗对陈洪进一门给予极为优厚的封赏,宋太宗“以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