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些紧急事物暂告一阶段时,已经是夜深人静了。
蒋委座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去休息室略作休整,以备应付新的突发事件。
不过刘郧还有要事要谈,因此紧随老蒋之后,侍从官们刚想出手拦阻,就被老蒋及时的阻止了,微笑着向刘司令点头示意,让他一起去休息室内面谈。
看到极度疲倦的蒋委座,刘郧也知道现在不是谈事情的好时候,但是他所谈的都是要命的大事,因此又不得不谈下去,在略略的沉吟之后,就拿出了一剂初级治疗剂,让委座即刻服用。
老蒋也没怎么犹豫,一口就喝了下去。
看到惊诧不已的某人,逐渐变得精神焕发的老蒋,却感到有些好笑,“你是不是很纳闷,甚至在想,难道不怕这药剂里面有毒药么?”
“呵呵,你这个人啊”。
“真是一时精明、一时糊涂,我倘若信不过你,又岂会让你待在我的身边,全程旁听淞沪战事的调遣”。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机密情报一旦泄漏,而又被鬼子所获得的话,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就是用十个蒋介石的命,都换不回来的”。
信任,就是最大的奖赏。
刘郧顿时心悦诚服,也不与老蒋兜圈子了,直接竖起了三根手指,沉声说道,“校长,学生就长话短说了”。
“如果学生所料没出错的话,日军的航母舰队即将到来,他们的登陆部队,或许还需要几天时间准备,但是日军的航空兵就不一样了,不排除从明天开始,日军将大规模的空袭南京、上海与杭州”。
“因此防空问题,是我们目前的最大问题”。
“川西兵工厂已经秘密引进了雷达技术,目前制造出了四部防空雷达,可以对领空进行预警与探测,有效范围是220公里”。
“学生建议,最好将这四部雷达分别安放,形成一个‘宁沪杭’大三角地带的预警网”。
“比如在杭州湾的九龙山、南京的紫金山、上海的浦东,以及太湖的龙池山等制高点上安置,并在南京小营设立空军指挥预警中心,统一协调指挥淞沪战区的防空,及其空军作战的问题”。
“防空雷达?”
老蒋低声的惊呼,这种划时代的高科技,他早就在关注了,然而据他所知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就目前的进度而言,远远没有达到成熟实用的阶段,预计最快还要五六年时间。
对于老蒋的疑问,刘郧只好略作解释。
这厮一阵春秋笔法,将他自己说成了天使,至于技术的来源,很客气的归结成德国人所为。
早在1933年,英国的雷达实验室,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34年,英美两国就在暗中,进行了雷达技术的交流。
1935年,德国人也获得雷达技术的突破,甚至已经在德国的本土,开始着手修建雷达预警网络。
一阵胡说乱侃,将老蒋侃得云里雾罩。
不过蒋委座还是听懂了一点,雷达这玩意很牛叉,只要敌机一旦进入探测范围,就会即刻被雷达扑捉到,并能及时的传达到“空指预警中心”,从而华夏空军就能有针对性的排兵布阵,甚至可以以逸待劳,打敌人空军的一个伏击。
雷达确实是空军战力的倍增器。
老蒋在地图上略略比划一番后,认为刘司令的雷达布局方案,太过小家子气,建议保留紫金山这个点,因为该山的海拔高达450米,视野开阔,足以俯瞰东南领空,是南京附近最佳的雷达安置点。
而上海浦东一带的地势太过低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