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策?!”慕容暐又气又急,猛地拍着龙案站了起来,“我慕容氏几代基业,定北方,灭冉魏,现在到了孤的手里,难道连都城都保不住吗!”
慕容评知道燕皇这次是真动了气了,赶紧先跪下,只是仍未敢接话。
百官也紧跟着慕容评,纷纷下跪。
见慕容评始终不吭声,有眼力劲的官员都得到了信号,也都不敢上来答话。
这个时候,一位束发武冠的少年站了出来,他上前两步,在这个噤若寒蝉的朝堂上凝声请命道,“臣弟愿率军赶往枋头,不破晋军,誓不归朝!”
少年年纪不大,身形也算不上魁梧,只是那份坚定却掷地有声,在这个波云诡谲的朝堂上激起一股清流,洗尽尔虞我诈的老谋深算,洗尽事不关己的袖手旁观,只为那一个誓守家国的信念。
他便是中山王慕容冲,慕容暐的胞弟,从小善骑射,百步可穿杨,犹善使长矛,可以一敌十。当年他官拜大司马(原慕容恪的官位)时,不过是区区十岁虚龄,实为震惊朝野,同样引为奇观的,还有他俊美到当世无双的容颜。
慕容暐一惊,他望着这个器宇不凡的弟弟,心中一阵感动,不愧是我大燕慕容氏的子弟,这一份一往无前的刚毅,像极了当年他们的父皇。
但是同时,他心中也暗暗叹了口气,慕容忠、慕容厉虽不如慕容恪威震八方,但也都是随着先帝南征北讨的大将,连他们都败了,可想桓温所率之军有多骁勇。他这个弟弟,虽有志气,有胆量,但毕竟是皇室温房浇灌出来的贵族之叶,远不比久战戈壁之将,怕是难堪大任。
似是看出了燕皇的担忧,慕容冲一敛朝服,单膝跪下抱拳道,“陛下,晋军距邺城已不过三百里,若再不派军阻截,破邺城最多不过十日!臣弟虽年幼,也无领军经验,但臣弟有跟晋军死战到底的决心,除非他们踏着我的尸体,否则定不失燕国一里寸土。”
少年声声激昂,那俊秀的容颜透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原本低落的燕国士气,仿佛在他的一字一句中,重拾起昔日战马上的勇猛。
百官都不自觉地注视着这一个皇室贵胄,不自觉地被他那视死如归的气势感染,渐渐回想起他们鲜卑族叱咤中原四方的场景。
只是,感慨归感慨,在国家存亡之际,人们的那点贪念还是忍不住地在作祟,他们在一刹那的动容之后,又开始继续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
桓温乃东晋第一权臣大将,深谙兵法,用军如神,曾一举率军灭了成汉,破诸葛亮八卦阵,夺尽蜀地;一伐前秦如入无人之地,直逼秦都城长安;二伐姚襄大获全胜,直取洛阳。坊间多流传,桓温出兵,必是有十全把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大燕能与桓温这等名将一较高下的,只有已逝去的太原王慕容恪了。燕国最辉煌之时,曾从东晋手中夺取重镇洛阳,可是如今正是大燕将领青黄不接之时,要抗桓温所统晋军,实非易事。
恐怕,邺城真的是守不住了......
不过此时慕容评其实是希望慕容冲能上战场的,而原因也并不是简单地觉得这少年天赋异禀,能破晋军等等。要知道燕皇慕容暐现无子,在这连连的战祸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论身份能登大位的当属另一皇嫡子——中山王慕容冲。那样可足浑氏又要再嚣张个十年半载,一想到这,他偷偷抬眼望了一下太后,那老谋深算的脸上暗暗划过一丝冷笑,若是慕容冲战死,那凭他的势力足以拥立带方王慕容温,到时这大燕朝堂还不是他说了算。
这也是,他到现在还没有站出来阻止慕容冲的原因。
慕容冲背脊直立,跪姿未改,还在等着慕容暐下令。
跪在次位的骠骑将军慕容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