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间吗?”
“在。”
“你跟云虎的行李收拾好没有,我开车来的,帮你们送到邮局,邮寄回老家,路上大包小包的太麻烦。”
“你这想法真不错,东西都在云虎那里。”
“行,那你别管了,我直接找云虎,这事我们俩个就办了,用不着你。”
“哦,灵儿也不用去,你让她上来在我这里等着吧。”
“她没来。”说完风龙就挂断了电话。
苏拓有点奇怪,一向紧跟自己的风灵,这次居然没来,让苏拓觉得有点不习惯。心中开导自己:可能是她有事吧。
苏拓晃晃脑袋,抛开这个奇怪的念头。先是注册了微博,然后插上充电线,慢慢看了起来。
网上真是乱作了一团,比付行之说得还乱。看过程应该是在付行之打电话之后,事态又有了新的进展。
苏拓无奈地苦笑,这都哪儿跟哪儿呀,因为同一个人的两幅画,打成了一锅粥。他不再理会那些互掐,来到顾总编的微博,这里的讨论相对而言,更冷静与理智,水平也高。
苏拓想到这位顾总编居然成了自己的“亲戚”,就觉得好笑,随后又想到了那个精灵一般的少女。她会不会因为网上的事,不好意思面对自己?这种可能性也不小。
顾然的微博中,绝大部分的人在还在声讨杂志社。一方面是主要诉求,去掉水印;另一方面却是大骂杂志社删评论。确实,过了一会,这些评论又消失了,看来有专门的人来删评论。
被删除的都是胡乱叫嚷的评论;保留下来的都是高水平的。
艺大造型学院院长董望川:“这幅画是如此真实地表现出妇人饱经忧患的桑榆晚景,可能会使我们感到震惊,望而却步。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抑制住一见之下的厌恶之感,也许就能大有收获;因为此素描栩栩如生,堪称杰作。”
东方败不败:“说得比唱得都好听,我偏偏就是抑制不住一见之下的厌恶之感,你来咬我?”这条评论估计还没来得及删。
艺大建筑学教授王小树:“苏拓怀着近乎于宗教的感情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他没有去遮掩她那几乎变形的脸上所刻画的沧桑,因为他一定不会认为这是可怕丑陋的,相反,他从中看到了人类从未泯灭的尊严。”
华美中国画教授刘丹青:“美——这是持续不停的劳动所产生的,曾经不断的灵感汇集。它像一切应该存在的物质一样,是带着疼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从它那里寻求快乐和安慰,所以它不应该是昙花一现的印象,或者受陈腐的传统的影响!微不足道的思维,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答案!”
《美术》杂志社西方画部主编刘景洪:“虽然《母亲肖像》是个素描作品,形象上也不存在大众认知下对‘美’所下的标准,可他对母亲神态的淋漓刻画怎能不去引起一部分人的感知。我想定会有人在他的画面前驻足停留,看着斑驳的纹路,赞叹苏拓把年迈多病母亲的形象逼真灵动地描绘出来,同时也会有一些人觉得丑。可是,单从题材来看,母亲这个形象一般都是与丑陋无缘,更多地是光辉伟大的,不管是他的写实展现还是有意进行的对比,都给你带来了深深的触动,这便是艺术美。”
艺大中国画系主任童之源:“第一次看到这画时我觉得很无法理解,我们一般提到母亲往往会想到美丽、慈爱、善良,就如同大师笔下的圣母一样。可苏拓画笔下的母亲却是人物形消骨立,形如枯槁,眼神痴呆,面目丑陋。可在了解到苏拓画这幅画的背景时,我的疑问就已经消除了。”
《美术》杂志社总编辑顾然:“人们喜欢眼睛看着美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然的倾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