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1 / 3)

第一章童年

我出生在海北的一个小镇,据说祖上是明朝末年从河西迁移过来的。

太爷爷讲古说:在明朝时候,立七杀碑的那个张献忠将河西杀的十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了。为了躲避灾荒战乱,能喘气的都拖儿带女的四处逃难。当时我的祖辈在当地是身负民望的士绅,于是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还有几十个乡亲,披荆斩棘、衣衫褴褛的转辗走到了这里。其中的艰辛实在难以表达。

当时这里是一片沼泽,荒无人烟,刚好一块平地上有一大片竹林,风景很好,四周整理一下也算是土地肥沃,能够自给自足,于是将挑的行李往地上一放,扁担往地上一插,一巴掌一劈:‘咱们就到这里了。”

一截一米六七的竹子,破开三分之一做成的扁担,我的祖爷爷一巴掌拍的只有一拃长,留在地面上,大概就是二十来厘米吧。这一巴掌下去,能够将扁担劈的插进地里面,其中的蕴含的力量和技巧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当时看上这里的还有另外几批人,本来准备争一争,在看到这一巴掌后,都倒抽了口凉气,一个个把自己的人招呼一声,另寻他处去了。

还有精明的,看到祖爷爷武功挺厉害,有这样一个人在,能够保一方平安,跟着这样的人吃不了亏,赶紧托亲拜友,也留在了这里,还有的寻思就在这个附近找个地方,也能有个依靠。慢慢的围绕这里形成了一个小集镇。据说这个集镇的名字也是祖爷爷取的。当年形成集镇后渐渐热闹起来,有了百把户人家。

当年这里荒地很多,大家都联合起来一起开荒。有一次,在开荒回家的时候,大家就问祖爷爷说:现在大家伙都在这里安了家,也住了这么久了,出去别人问起这里叫什么,让大家怎么回答。

祖爷爷看了看集镇内渐渐兴旺的景象,因为临近夜晚,每家都在生火做饭,映的半边天红通通的一片,寻思了一会说了句:“看起来红红火火的,就叫红市吧,我们以后也会过的红红火火。”后来向官府申报地名的时候,就以红市申报了,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

这里没出过什么大人物,祖爷爷以务农为业,闲暇时收几个学生教私塾,学生们学习之余跟着练练武,因此在当时祖爷爷就是镇上最大的人物了。我们祖上就这么在这里一代一代这样生活,传到我太爷爷一辈。

太爷爷是我爷爷的父亲,是一九00年生人,在我出生的时候已经七十四了,因为我是长房长孙,国家又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也可能只我一个。太爷爷非常高兴,亲自在中堂写了我的大名“远行”以告慰先祖。

太爷爷有一子一女,我爷爷是长子,姑奶奶就嫁在镇上。我父亲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嫁到江城,一个嫁到邻市。我出生时先天不足,出生后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父亲已经开始在镇上上班了,于是母亲做了结扎。因为先天不足,太爷爷老是笑我说,小时候衣服口袋都能把我装下,经常把我装衣服口袋出去走亲访友的。

太爷爷是我们小镇上的老私塾先生,也是有名的武师傅,解放前在镇上最好的地段,最好最大的院子就是我们家的。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喜欢打抱不平。解放前,因为打河堤被派出劳力,同伴被监工欺负。爷爷帮人出头,让十几个人十几把刀给逼住了,虽然打到了七八个,还是被人一刀差点砍死,那时才十六岁,都准备下葬了,好不容易才缓过一口气来。

二十几岁又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那时候因为大姑姑才刚出生,家里要人照顾,爷爷舍不得家里,总是寻思要跑,好不容易找个机会,挣断捆人的麻绳才逃回来,回来后在岳父家躲了好久才敢回家。

在我记忆中爷爷身体不好

最新小说: 来到蒸汽工业的新世界 帝心不在 娱乐:让你捡属性,没让你捡白露 陆总以死谢罪,南小姐拒不回头! 从饕鬄开始吞噬进化 我们并不陌生 他可是赵二杆子 重生都市之修真弃少 华娱:身怀系统,偏要当烂片之王 惊!我家杂货铺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