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2 / 3)

,太爷爷告诉我,说你爷爷被抓壮丁时挨了打,伤了身体,只能好好保养了。我小时候好像基本都是太爷爷带我,直到十岁后我到县城生活。

我依稀记得,太爷爷最多的是带我到太姥爷家去,也就是我爷爷的岳父家。太爷爷告诉我,你太姥爷最喜欢你了,就是你太姥爷去得太早了,你三岁多就去了。每次说到这里总要叹口气。

后来爷爷告诉我,太姥爷就你奶奶一个独生女,也是个练武的人,当年练拳的时候在堂屋打一趟拳,脚上的鞋底就没了。过去老师傅们形容谁的武功到什么程度,往往用这种比喻。我是到了快二十岁时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时候,我才知道,太爷爷叹息,是因为我太姥爷有很多东西没办法教给我。那些东西连奶奶也没有学到过,老辈人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是很严重的。

我父亲只喜欢读书,据说小时候跟着我太爷爷练了半年就不练了。后来社会发生了****,书也没有念了。在家里种了几年地,最后还是镇学校里太需要老师。都知道父亲学习很好,才请去当了老师。再后来,父亲自学加函授,成了大学生,先在我们镇上,那时候还叫公社工作,再后来调到到县城政府部门。那年我十岁,于是跟着爸爸转学进县城读书。

真真练武的人,不是越小越好,我在五岁前,我太爷爷都是帮我拉拉腿,捏捏胳膊捏捏背,三岁前,主要是让太姥爷帮我做这些。五岁后太爷爷才教我一套的拳法,叫铖托手,我一直练到七八岁才开始学别的东西。

铖托手有一百二十七个动作,我用了整整半个月练得有模有样。又花了几天的时间才练得非常熟练。刚刚练熟,太爷爷告诉我:“拳是练熟了,要能练到每一动作像你伸懒腰的时候那样舒服,才算练会了.....”

过去有句话叫,假经千言,真经半句。练功夫的,如果师傅想教你真东西,会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如果不想教你的话,那就是说的天花乱坠,让你听的头昏眼花。一套拳法练下去,还需要配合独特的呼吸方法,等我练到有那个伸懒腰的感觉的时候,已经整整过了一百天。

我上学很早,开始学铖托手没几天就开始上学了,我父亲母亲都不希望我练武,想让我早点读书。后来,太爷爷把父亲叫到房里,说了很久。父亲出来后叹着气,把妈妈拉进房间小声说了很久,从这以后父亲和妈妈再不反对。

当时我总觉得太爷爷教的铖托手,名字不威风,打起来也没劲道,没用,老吵着要学别的。总是对我千依百顺的太爷爷在这里却从不让步,只准我练铖托手。也许因为如此,我从小就有个特点,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非常专注,只要我找到了其中的乐趣,我可以一直做下去。练铖托手也一样,要求只需要早晚各两遍,我在体会到在练习时身体的欢悦后,自己一定要早晚各三遍,不练完饭也不会去吃。

我家当时就在镇上的一个住户区里,离镇街上有三百米,那个住户区有十排,每排有十几户人家,每排门前都是自家的禾场,有个十四五米宽,这就是我们小孩子主要的游戏场所。

每座房子都是朝南处北的,住户区的西边是条公路,是条柏油马路,因为村庄每排不一样长,公路也是弯曲的绕过村庄,这条路通过镇上的街道,可以一直到县城去。路两旁种了很多桑树,每到四五月份,全是黑亮黑亮的桑枣。记得刚打柏油马路时,大人小孩都像过年一样,一到傍晚,一大帮小子丫头在路上疯跑。

村子里房子都大同小异,除了外墙是砖砌的外,房屋里面基本全都是木头的,砖和瓦都是那种青砖青瓦,靠近家门口从西向东是一条窄窄的青石小路,一直从西边的公路连到东边村旁的小河。

青石已经被磨的非常光滑,能模糊照见人的影子,青石靠屋檐的那边,

最新小说: 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 华娱:身怀系统,偏要当烂片之王 神笼游戏 来到蒸汽工业的新世界 快穿炮灰男逆袭记 他可是赵二杆子 从饕鬄开始吞噬进化 重生都市之修真弃少 山海御兽,我站在华夏巨人的肩上 开局被重生者刺杀,我立地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