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成王败寇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武举

第一百二十九章 武举(2 / 3)

受其乱,必须是要下决心了,否则拖下去对怀玉也是不利的。”

“举手之劳,太来兄不必如此的挂怀。”

“在下已经在太白酒楼备下了酒宴,还请谦珏兄和那天的两位兄台赴宴,谦珏兄万万不要推辞,给在下这个赔罪的机会。”

吴帆徽没有拒绝,他早就感觉到这个徐彦琦不简单,有结交的机会是一定要结交的,距离吃饭的时间尚早,两人朝着朱雀大街走去。

“在下若是没有猜错,谦珏兄一定是参加此番乡试的读书人。”

“不错,还有三日就要发榜了,发榜之后,也要离开这里回家去了。”

“在下也是来参加乡试的,只不过是武举。”

吴帆徽扭头看着徐彦琦,有些吃惊,他终于想到了一些事情了。

明朝的武举不受重视,考试也是断断续续,武举人的身份,和举人根本无法比较,崇祯年间有一次例外,登基的朱由检,雄心万丈,特别重视武举,崇祯四年亲自主持了的武殿试,钦点了武状元,但后来武举还是逐渐衰落,一直到清朝,武举才得到真正的重视。

重文轻武的明朝,不可能真正的重视武举。

武举考试与乡试不一样,不考四书五经,仅仅是默写武经,武举考试,以军士谋略为先,以军事技术为次,若是考试的军事谋略方面不能够过关,就没有资格参加后面的武试,自然也就无法获取到武举的功名。

武举考试的时间,一般都在科举考试之后进行。

陕西的武举考试,在乡试之后,乡试放榜,举行了鹿鸣宴,尔后武举考试才开始。

武举考试结束,中举之人成为武举人,也会赶赴京城参加武会试和武殿试,只不过武举的考试,一般都是地方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负责,朝廷不会派人参与,其考试的形式也简单很多,影响更是很小。

徐彦琦既然能够参加武举考试,那必定是获取了武生员的身份。

尽管说朝野都不是很重视武举考试,但作为考生本人来说,还是看重的,若是没有一定的军事谋略和军事技能,不可能参加武举考试,这样的考试可是要展现舞刀弄棒能力的,不懂武学之人,不可能上考场。

明朝唯一一个文武双全之名臣熊廷弼,就是湖广武举第一名和乡试第一名,被誉为双谢元,其家中还有一副对联:三元天下有,两解世见无。

吴帆徽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在第一次看到徐彦琦的时候,就有了很奇怪的感觉,原来此人是武生员,准备要参加武举考试的,武生员的气质,与读书人有些相似,但多了刚烈的气息,儒雅与刚烈的气息融合,给人的感觉自然是不一般的。

“原来如此,那在下要祝福太来兄武举高中了。”

吴帆徽的话语,让徐彦琦神色有些黯然。

“不提这事,在下倾心武学,参加武举考试,只不过是想着证明自身的能力,在下是不敢和谦珏兄比较的。”

在生员的面前,武生员有着天然的自卑情绪,武生员虽说名义上也是有功名的,但地方官府根本不在乎,他们真正重视的是科举考试,而领取朝廷禄米这样的事情,武生员是想都不敢想的,哪怕你是以武试第一名的身份参加武举。

吴帆徽倒也没有更多的宽慰,大形势如此,他要是还劝解,那就显得假惺惺,而且无形之中会抬高自己的身份,压低对方的身份。

走到距离太白酒楼不远的地方,徐彦琦抱拳告辞,说是准时在太白酒楼恭候,吴帆徽也没有继续逗留,回到了客栈。

吴帆徽对大明的武举不熟悉,毕竟这武举得不到朝廷的重视,而且大明重文轻武,武臣在文官

最新小说: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战地牧师日记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神话版隋唐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李世民穿越扶苏 远山破阵曲 红楼:我,贾环,抄书百倍奖励! 大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