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薛尼姑虽然号称是阳谷县有名的尼姑班头,却只爱奉承那些官家太太、富家小姐,武大媳妇只是个卖炊饼的老婆,却又值得她这样逢迎起来?
薛尼姑看着王婆脸上纳闷,微微一笑,却喊了一声:“妙凤、妙趣,你们王妈妈来了,还不快迎入云堂,请王妈妈用些点心。”
就见两个小尼姑脆生生地应了一声,从前殿里转出来,拉着王婆的手道:“妈妈许久不来了,上回西门大官人家的大娘子赏了我们一斤好百果茶,还不曾动过,原来是为妈妈预备下的。”
这两个小尼姑笑语吟吟,把王婆围在中间,薛尼姑随即朝着武大媳妇侧身一让:“武家娘子,请。”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薛尼姑见着自己就如此热情,武大媳妇猛地涌起一股本能般的警兆,可是腹内微微一痛,双腿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薛尼姑走了。
绕过了送子娘娘殿,又过了几重殿阁,直到了地藏庵后的花园中,那园中有一座小楼,门楣上安着一匾,写着“文殊阁”三字。
也不用薛尼姑招呼,武大媳妇一步步地就朝着那佛阁走去。
小楼***奉着一尊菩萨金身,那尊菩萨头戴玲珑宝冠,身披天衣璎珞,一双手合掌当胸,掌心里生出一朵青莲,莲心中捧着经箧,上立金刚小剑,正是文殊菩萨宝相。
但在菩萨身后,又伸出一对手臂,一手握着日轮,一手握着月轮,隐隐生光,显出一股不凡之意来。
最可怪的,就是在这尊菩萨宝相面前,也没有香烛,也没有供果,却是成列着一块块雕镂极细的木板,上面覆盖一层薄土,栽种着些细细瘦瘦的各色花草,还有刚发芽的豆麦种子。
每一块木板都放着些雕刻极为精巧的花木鱼鸟之类,有些寒碜点的用的是黄蜡,贵重些的就用的是金玉之类。每块木板上还都放了一个身穿莲衣、手拿莲花莲蓬的俊俏小童,也有泥捏的,也有金银、玉石、香木雕琢的。
武大媳妇见了,不解道:“这都是七夕时候,拿来装点的谷板、五生园和磨合罗娃儿,小丫头玩的物事,怎好拿来供佛?”
薛尼姑立在身后,听见她的疑问,颌首笑道:“娘子见事毕竟浅了许多,不知我佛门奥妙。”
她走到菩萨像前,从袖中摸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净瓶,用杨柳枝沾了些瓶中净水,洒在那些袖珍花园上面,一面洒,一面说道:“虽说七夕乞巧,但想那牛郎织女,一年才得一会,虽然贵为星主,哪里有闲情听那些人间祝告的事体?便用竹枝子挂了许愿文书,一夜供养乞巧果子,也不得青眼。倒是我僧家大慈大悲,菩萨们千手千眼,最能聆听世人悲苦。”
她一边说,一边洒遍了那些供桌上的袖珍花园,方才说道:“娘子请看,这位文殊菩萨,未出家前,乃是观世音菩萨的姐姐,上天敕封大善文殊菩萨,又赐她一头绿鬃白狮子做脚力。这菩萨有大神通,一双手捧着日月,能广照世间,真是大慈大悲,善能解诸魔难,若是做公的拜她,文官便得官运亨通,武官便得战无不胜,若是做田的拜她,五谷年年丰登,六畜岁岁兴旺,汉子拜了她,便命中有娇妻美眷,娘子拜了她,便得良人依靠终身,子孙富贵绵长,好处是一时说不尽的。”
说到这里,武大媳妇已经感觉到一丝诡异,摇头道:“我平素不信神佛,寒家也没多少银绢将出来供养菩萨,薛师姑,你慢慢在这里打理菩萨香火,我便先家去了。”
说话间,她就要朝外走,却听那薛尼姑淡淡地说道:“娘子是有大善根、大前程的人,何必走得这么急呢?贫尼还有些话不曾还娘子细细说来,这话甚长,娘子且坐。”
说话间,武大媳妇整个人就跌坐在地上,正落在一个蒲团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