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考验的那版《三国演义》改编出来的,所获得效果与曾文正公的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偏厅处的小房间中布置的很雅致,墙壁上挂着书画。瓷器摆设也是不缺。
许先生招呼杨轩落座,互通了姓名,这才道:“杨小友,这本《三国演义》读起来甚好,你是打算卖给我?”
杨轩笑道:“正是。再好的通俗演义也要有人识货。许先生预估着我这本书能卖多少银子?”
这本精简版的《三国演义》大约十万字左右,按照今天上午林焘治给出的价格,杨轩估计能买个四十两到五十两之间。
出乎杨轩的意料,许先生苦笑一声,拱手道:“承蒙小友看得起。可在下只是个说书人,每天只是说书糊口,买话本却是心有意而立不足。杨小友想要卖书得找我的东家。”
杨轩微征,无奈点头道:“好吧,不知许先生的东家现在何处?”
许先生谢罪道:“少东家今日恰巧就在二楼的雅间内,小友稍等片刻,在下这就去和少东家商量一声。”说完便立刻出了雅间,和相熟的一名说书人说了一声,交代其帮忙先说一段救救场,而后匆匆上了二楼,去雅间找他的少东家。
杨轩没想到看似风光的说书先生竟是依赖于茶楼生存,而不是与茶楼合作的关系。
东升悦茶楼的这种经营模式若是放在后世,根本就不会有生存空间。
若他是这间茶楼的东家,定会与说书先生达成合作关系,将其薪资与说书效果挂钩,这样便更能调动说书人的积极性。
随即,杨轩自嘲的摸着额头,一不留神就想到企业经营模式等问题上,真是劳累的苦命。
如今的他再也不是前世那苦逼的小白领,而是大明朝堂堂承德侯府的三少爷,虽是庶子,但这辈子衣食无忧却不成问题。
古代的生活节奏慢而悠闲,上至朝廷皇帝,下至百姓人家均是如此。
杨轩来这里已经好几个月了,一直在强迫自己适应这里的慢生活,显然身体上差不多适应了,但思想却还差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