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捧场。说得不好,谁愿意紧巴巴的等着听呢?正在休息的说书人满脸笑容,向四周团团作揖,说了几句场面话安抚听众。
杨轩招手,让店里的跑堂伙计过来,先打赏了他十几文钱,笑道:“我想和你们店里刚刚那位说书的先生聊几句,不知道小二哥方便递句话吗?”
跑堂伙计瘦瘦高高,收了赏钱道声谢,热情的笑指着十米开外正在说书台边喝茶休息的四十多岁说书人,道:“这位少爷说的可是那位许先生?”
杨轩点头微笑道:“正是,你就说我这里有个话本,想请他来看看。”
“好勒!”跑堂伙计熟练的应了一声,小跑着去了许先生那里,递了个话。
许先生看了杨轩这里几眼,又问了跑堂伙计几句话,片刻后,许先生便放下茶碗,缓步走了过来。
茶楼的布局是方形环绕状,中心位置便是说书台子。二楼的雅间也是环绕在说书台四周。许先生一动,等候的听众都好奇的看着他。见许先生走向杨轩一桌:两位十多岁的少年,看二人衣着应该是主仆关系。
众目睽睽之下,何奎顿时感到有些不自然,但这不自然中却夹杂着些许兴奋。至于杨轩,则安稳的坐着,这种小场面对他而言只是洒洒碎。
许先生年约四十多岁,一袭青衫,面白长须。眼睛一扫,看着眼前这位十多岁的少年郎杨轩,他阅人无数,一眼就瞧出来这位读书人打扮的小少年应该是位大家公子,便拱手道:“这位小友请了。”
“许先生,久仰大名。”杨轩站起来寒暄,礼貌的拱手,道:“我这里有个话本,想请许先生看看。”
“哦?”许先生是个说书人,话本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好的话本才能讲出好的故事。当下便好奇的接过话本看了起来,只看开头便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轩今日要卖的话本便是这《三国演义》精简版,适合在茶楼等地说书用。
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鹅毛笔的神助之下,计划很久的两本小说,《射雕英雄传》和《三国演义》均顺利的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
杨轩结合大明朝的实际情况,考虑良久,最终并没有将两本小说都登报连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竞争关系。两本小说同时在报纸上连载,必定会相互挤压掉一些读者基础。
而且杨轩也想利用茶楼说书来个开门红,算是打个广告。
《三国演义》原著八十万字左右,并不适合用来说书。杨轩截取了其中的一些精华,精彩章节,将其前后故事连贯通顺,便有了今日的精简版。
许先生开始还在注意话本上那些奇怪的字,但渐渐的却是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了,不久便沉浸其中。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一波波的高-潮接踵而来,读起来令人畅快无比。行文毫不拖沓,一条故事主线出现,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虎头豹尾。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好书!”许先生这一嗓子把茶楼的人都惊动了。
见众人喧闹询问,许先生从书里回过神来,意犹未尽的将书递给杨轩,道:“这位小友,我们换个地方说话。”又团团抱拳,扬声道:“在下要处理一点私事,各位老少爷们请了。”
“好。”杨轩微笑起身,跟随着许先生穿过茶楼的正堂,来到偏厅的一处小房间中。
他对自己亲自改写的精简版《三国演义》很有信心。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排列顺序是相当有讲究的。当年曾国藩写给清廷报告,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杨轩是按照后世流传最广泛,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