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多捣上头関,一个狂云江海间。大会齐远在何处,白云蒸饭五指山。
“我说的是实话啊。”王一休一脸无辜。
“好了是实话是实话,那你按我说的去做吧。”张晓东说到。
不久后,王一休按照项目经理张晓东的要求去找到施工项目部人力资源小丽,在小丽的帮助下,王晓东报名了本科自学考试,并且每个礼拜都有几天夜晚和白天不定时补习培训。
很快王一休拿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书,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设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线性代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日语等。
王一休看到最后一本日语,便好奇的打开一看诧异到。“这不是我们扶桑国的语言?怪不得王晓东一直说我怎么精通日语,原来我们扶桑在现在叫做RB。”
“英语?这又是那个国家?令他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天朝上国中国竟然能放下身段谦虚的学习各国语言,不亏是强国大国风范,能够吸纳各国文化容纳百川。佩服。”王一休深深的感叹道,大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手中忽然发现一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中想到这个应该是一个令人尊敬和崇拜的伟大中国人吧。
在一个工作不太多的周末,王一休交代完临时工作给小莫、冯欢、老金等人负责后,他带着自己的听课证充满期待的奔赴西北大学开始了自己自考培训学习。
注释: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SX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SX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1年6月,教育部确定南京大学为对口支援西北大学。
坐上公交车到达目的地后,一下车即入眼帘的就是西北大学四个大字。进入校门后看到,草坪、幽静的小路、雄壮的图书馆和安静读书的年轻人与工地、甚至校园外是一番决然不同的两种环境。
青春、惬意、书香肆意、幽静、学习氛围浓厚这是王一休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因为在扶桑是文物并重的,即使是书生也要拿起刀剑,学习剑术。他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时间快到了他赶紧寻找着上课的位置。手表对于王一休来说是很神奇的一件礼物,这是在给工友们安排任务的时候老金送他的,说带上手表才有领导和老板的样子。现在王一休早已学会了看手表看时间,他知道每一刻的时间都是不能浪费的,因为老金对他说过春宵一刻值千金。虽然现在王一休还是不太明白春宵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让老金如痴如醉,但是久经沙场的老金都喜欢王一休觉得这种花应该是一种无比美丽的花朵。王一休喜欢这只手表,因为这种叫做石英玻璃的手表像陶瓷一样透明的小巧玲珑,在王一休的扶桑国时代那可是国宝级别的,皇家贡品。
经过几天的上课,王一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环境,舒适的教室,美丽的校园,优雅的生活,全身心的投入知识的海洋,享受着文化的熏陶。这里要比扶桑国的哪怕是私塾课堂都要高档多了,而且上课内容不再是汉书诗经,各种物语说、日记和诗歌文集。感觉更像是社会上等阶层进行文化学习的地方,无论是欢迎和学习人和校园读书青年的品味、环境和素质远远不同于他以前的工地环境,身边人无论说话和思维,学习和读写能力远高于工地那些工友们。相比而言工地的工友们更像扶桑国的体力工作者,而这里的人更是脑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