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招赵王,陛下千万要打听赵王何时何日可至,陛下可亲自出城接之,使其长居身畔,形影不离。太后虽有心除之,不能得其机会,赵王遂能安矣。”
惠帝大喜,乃谢道:“赖少傅良谋,吾弟可存也。”张良遂告退而回。
吕太后招回赵相周昌后,乃与心腹商议剪除赵王刘如意之事。审食其献计道:“周昌既从赵地而归,必定嘱咐过赵王勿要奉诏进关。若要遣兵征伐,师出无名,恐众将不肯尽力。为今之计,可以使人仿周昌笔迹写一封信,只说太后招赵王,非有别意,只不过为了与赵国增地益土而已。赵王年幼,不辨真伪,必会前来。来即杀之,可解太后之恨。”
吕太后大喜道:“此计甚妙。”于是着人伪作周昌之书,选了一个胆大能言之人,赍其书并朝中圣旨,往赵地来招刘如意。
使者见到赵王刘如意,先呈上圣旨。刘如意阅毕,与来使道:“相国临行,曾叮嘱本王说,勿要奉诏入关。今未审相国之意,本王誓不敢奉命。”使者道:“今有周相国亲笔之书在,请大王阅之。”遂将伪作之书呈上,书中之意大略是说太后招赵王入宫,乃是因为燕地初平,燕王刘建年幼,不能善理,太后恐其有失,以赵王经事,欲割封数县予赵,故请入都奉旨,非有相害之意,请赵王尽早入都受封云云。
刘如意见书大喜,即欲起行。周昌之子周开欲劝阻,刘如意以书出示,周开见果是父亲笔迹。又询问过来者,所言并无所失。周开虽有些疑虑,无奈刘如意执意要去,也就不好再相阻。于是刘如意收拾行装,往关中而来。
惠帝自听张良之计,知吕太后尚在迁怒戚夫人母子,于是心中留意,时时注视吕太后所作所为。过了几日,得知太后在招刘如意王入关。惠帝不动声色,暗暗使人探听到刘如意行程。接到回报,惠帝便瞒着吕太后,亲自迎刘如意于霸上。
二人携手入宫,一同参见太后。吕太后一见刘如意,怒从心头起,恶自胆边生,恨不得立刻杀了,亲啖其肉。
但碍着惠帝在旁,不得其便,只得佯作欢喜,以言安慰。
刘如意欲见其母,吕太后道:“汝母已至别宫居住,不能即见。汝实欲见之,当别择时日,我与你一同去见罢。”
刘如意还欲再言,惠帝急以目示,刘如意乃止。
惠帝与吕太后道:“儿与弟数年未见,甚是想念。今既由赵归,可与儿同居一室,以述离别之情。”吕太后不好相阻,也只得同意。于是惠帝乃自携刘如意同回寝宫,起居饮食,寸步不离。
吕太后欲杀之,不得其闲,心甚恨,乃派人日夜监视,以伺时机。
这日回报,说惠帝清晨出宫射猎,刘如意年少性惰,不能早起,尚在宫中高眠。吕太后大喜道:“时已至也。”乃与吕释之引着数十人,直入皇帝寝宫。宫人不敢阻拦,只得任其入内。刘如意闻宫女之报,急忙起来相见。吕太后令吕释之以鸩酒奉上,刘如意问何物。
吕释之道:“今天气甚冷,太后特以美酒与大王驱寒。”刘如意顾惠帝不在近侧,知事不妙,乃辞不喝,拜于吕太后身前道:“儿自幼不会饮酒,请太后见谅。”
吕释之厉声道:“太后恩赐,不容你不喝。”乃强行灌之。刘如意年幼,挡不住吕释之力大,尽被灌入腹中,须臾,七孔流血而死。
吕太后谓宫中待女宦官道:“今日所见,不许告知陛下。若有违者,与赵王类也。”众人闻之,皆惊悚不定。吕太后遂引众而回。此乃惠帝元年十二月之时。
惠帝正午方归,见刘如意已死,大惊。问宫中之人,皆推言不知。惠帝大哭,疑吕太后所为,遂至太后寝宫问之。吕太后佯作惊讶,亲至宫中探问。惠帝虽疑,亦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