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象,在非洲森林里猩猩是王者之尊,棕熊和狼在美洲森林里称王称霸,而在亚洲森林里称王的不是猴子,而是老虎。不幸的是,华南虎灭绝了,还有了“正龙拍虎”的典故,而且东北虎主要在中国北部的俄罗斯境内。不过,中国西南面的印度还依然是老虎的故乡。
关于老虎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发生在中印之间的尼泊尔。
久远以前,在南赡部洲有一个大国,叫摩诃罗檀囊,统率着五千多个小国家。有一天,国王和王妃带着王子,率领群臣出外去游玩。三位王子如同出笼的小鸟,快活地穿梭在丛林之间。忽然,他们发现了一窝老虎。一只雌虎正给两只小虎喂奶,雌虎面黄肌瘦,虎仔活泼可爱,但雌虎为了充饥,似乎正要吞食一只小虎,才能哺乳另一只。
名为摩诃萨青的小王子,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肠,他见此情景思忖道:“众生的苦,无量无边。母子相互吞食,这种痛苦,难以形容。”便流着眼泪,想寻找食物来喂母虎,以保全幼虎性命。小王子心想:“我精进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解除众生的烦恼,使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我以后也会老、会死,身体也会烂坏,不如现在布施给这只老虎,救护老虎母子。”
思量已定,小王子陪着两位哥哥走了片刻,向两位哥哥说,“哥哥,你们先走一步。我有一点儿事情要办,随后就来。”说完他独自走入小径,回到刚才那只饿虎停留的地方,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
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一眼,却闭着嘴巴不肯吃他。
看到饿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巳下定决心舍身供养。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小王子干脆找来一截尖锐的木头,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鲜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着嘴唇的饿虎看到鲜血,立刻恢复了精神,吐出鲜红的舌头,开始舔食王子的鲜血。饿虎喝足了血,又继续吃王子的肉体。
先行一步的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十分担心,忍不住走回来搜寻。他们边找边喊:“摩诃萨青!弟弟!”然而除了风声,四周没有一点回音。
两位王子忽然想起刚才弟弟的言行,不寒而栗。他们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怜的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一副带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饿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后,回想起刚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难过。
这是释迦牟尼过去在喜马拉雅山高处的南无布达山(NamoBuddha)舍身崖修行时,舍身命脑髓布施一切、救护众生的故事。因为这样无畏的布施,圆满了布施波罗蜜的功德,以此功德超越九劫的时间,最后终于在娑婆世界成佛,为天人师,广度众生。
南无布达是尼泊尔三大佛塔之一,也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来到尼泊尔都会朝拜的圣地。这象征着佛教如何容纳自然界,在永无休止的生死轮回中,人和动物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而在这些神的山脉中体现得最为真确。
这是块空灵的土地,雪的迷城,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天地之间的桥梁,自由的象征。
这上面寂静异常,空旷辽阔,唯有风。
这也是人所不能触及的另一个世界。
在尼泊尔南方,班答迦位于古印度中心的深处,宏伟的神殿与宫厅掩映在枯枝朽木中,这里是地球上一块失落帝国的遗址。
一百年前,班答迦是强大王朝的首都,此处受王公一族统治。这里是印度野生动物最多样化的地区之一,从成群的优雅斑点梅花鹿到邋遢不堪的懒熊,从灵活嬉闹的长尾叶猴到鬼祟徘徊不前的亚洲豺,从丛林的地面到树顶,从最小的动物鼠到最大的动物大象,这都是罗德雅德·吉卜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