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什么东西?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一直在问自己。
我们或许早已与原来的世界隔绝了,没有人能帮我们形容人类原来的文明有多么先进,现在或许我们也只能从一些残垣碎玉中找到远古先民的足迹,庆幸的是,我们古老的镇志中还保留有吉光片羽般对那个五千年以前中古时代的记载,那也是我们对于自身过去的近乎全部认识。那时的人们可以飞,甚至飞出天空;也可以入地,甚至触摸到大地的心脏;人们可以控制天气,让植物和动物随心所欲地为人们所操控,人类的文明被发展到了顶峰,那样的生活是种什么滋味?我不知道,我也理解不了。但是嘴巴张得越大,就越容易被呛到,这是吃饭告诉我的道理。
就这样,先进的人们开始对珍贵的资源毫无节制地加以利用,仿佛早已失去了知止之心,然而资源总有耗尽的那一天。就这样过了不久,对当时世界上的最后一块富饶之地——位于当时世界正中心的烛山的争夺终于挑起了当时两个最强大国家之间灾难性的战争。在这样的战争里,没有英雄。各种致命的超级武器一被研发出来就要派往战场。天空被各种颜色的毒气所覆盖,大地上到处是火焰与仇恨,死去的人类不计其数,很快地,地球变成了一整块荒芜的沙漠。人们庞大的种群关系瞬间崩塌,他们那悠久的而引以为豪的文明在三天三夜间被焚烧殆尽。战争结束了,历史的马车头掉转了。
最后,地球上只有十四个人存活了下来,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为了纪念那次没有输赢的战争和人类文明的重新开始,他们很快便在烛山深处修筑起了一座祭坛。听说这座祭坛上没有灵位,它供奉的是万物与自然。他们在为远古的人类忏悔。他们还在祭坛旁另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用古文字刻上一些要人类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定,其内容是对过去罪恶行为的反省及对违背这些规定应受的处罚等等。那些条规现如今已经通过烛镇的人们一代一代口授相传下来,成为了人们不可逾越的行为准则。我的奶奶就在我很小的时候为我讲述过记载在那块石碑上的所有的条例,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那一条是:“烛镇人是不出烛山的”。
他们在烛山脚下定居下来,这里有一片大湖。然而除了这里,他们也无处可去。站在山谷向外望去,极目力所见都是寂寥的沙漠。他们用烛山上仍没被污染的十余粒树种,在湖岸边抽出了千亩林地,不足数年,就在原本近乎荒芜的烛山山谷里奇迹般地创造出了一个无比适合人们生存繁衍下去的新的环境。人类最后的烛火还没有熄灭。后来,在一天晚上,有一对似乎被认为是“叛逆”的夫妻没有听从族人的劝告偷偷离开了深山,消失在了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直到三百年以后,两个相貌与烛山人差异较大的人类骑着骆驼穿越漫天黄沙回到了山谷,人们才知道,原来在远隔千里之外的沙漠中还有一个另外一个峡谷,在那里栖息着许多远古时代残存下来的动物和作物,那对夫妻并没有死,他们在那里生存了下来,找到了盐沼和地下水,并在那里建起了另一座城镇,我们现在把它叫做“坎镇”。几千年后的今天,听说在大漠深处已经生长出了好几十座城镇,那些都是坎族人一代代向外探索的结果。
当然,所有的这些也都是我从老一辈的人那里听来的,至于那本镇志究竟有没有?在哪?都还是一个谜。也许像这本书中的那一个章节中说的那样,也许这本书的作者也并不知道,那么这也无非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了。
烛山里的事就这么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传到我已经是第三十一代了。烛山里的人生得普通,长得有鼻子有眼睛,用一双手可以造出我们的城镇,用一双脚可以踏出一条扎在大沙漠里的路;烛山里的人生活也普通,从下往上看,一半的视野是烛山,另一半就是青色的天空,天上有时挂着几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