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劫灰志 > 第26章 三策士齐聚曹家

第26章 三策士齐聚曹家(3 / 3)

早有耳闻。”张时道。

陈剑笑了笑,道:“吾已退隐山林,四处游历,不问政事。恰好到了中都附近,遇到了曹二公子,也是缘分。”

“哦?”张时笑道,“在下也是游历江右一带,偶遇了曹三公子。说来也巧,诸位能齐聚一堂,皆是缘也。”

汉开边当然明白,这两人恐怕也是用了与自己相似的手法,引起了曹家人的注意,继而被延请至此。在这个时代,士人若想出仕,途径并不止是科举一条路。

公孙氏立国以来,兴科举,创设“文学”与“致用”两科,择取优秀士子,录用为官。所谓“文学”,就是所谓基础学科,对各家经典须有较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对公孙氏历代帝王所著之篇章,皆要通晓熟识,不过“各家”并不包括儒释道三家。“致用”便是应用学科,即某一方面的专精,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某一件工作。相对而言,国家对“致用”科的人才需求量大,一个萝卜一个坑。攻读“文学”科的人,如果不够顶尖,则很难找到什么机会。

汉开边当年主攻“文学”,而后受挫便改读“致用”,最后读不下去,不了了之。汉官仪、陆英则皆是“致用”科出身,干过一些不错的差事,但也仅仅是差事了。

而后朝廷从“致用”科之中,又另开“钱粮”、“兵甲”两科,对经济领域与军事领域的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然而,中举之人,并不意味着仕途便一帆风顺了,他们虽然大多品学兼优,颇有才智,但也只能从小官小吏做起,若要担任较好职位,仍需高官举荐,最好是自己本身拥有强大的“祖荫”。世家大族的子弟,很早便能担任宫廷或者当地官府的近卫、文书或者军队的骑士,数年后可以参加科举,走个过场,然后便可出任文臣武将。曹元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十七岁时便是烈鹰军的骑兵队成员,奉诏驻扎在皇城之北,到了二十四岁,便出任武官,两年后升为四品白羽校尉。

对于没有“祖荫”和“门资”的人来说,再有才也很难当高官。然而,还是有一条不算容易的路,那便是博取“名声”,以引来当权者的注意,继而获得举荐。“举贤”仍是帝国一条重要的拔擢人才的途径。世家大族也看重民间的人才,他们会通过举荐、姻亲来拉拢有才学的人,建立起更庞大复杂的关系圈,巩固家族的统治。因此,不少有才之士便会博取名望,完善自我宣传,力求成为社会焦点,而后保持身段,故作神秘,最终“盛情难却”,被求贤若渴的名族世家举荐给朝廷。

汉开边相信,自己在这方面完全是孩童一般幼稚可笑。陈剑与张时,无论如何都比自己更懂得这种方法,更善于制造名声。张时甚至屡次拒绝高官们的盛情,至今未曾出仕,身段之高,可见一斑。

此时,张时的目光转向汉开边,似乎别有一种深意。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状元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五代风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