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你们也都已经快成年了,应该有点自我思考的能力吧?如果真的如你们所说的那样的话、那我们现在双方八个人站在这里巴拉巴拉说这么长时间是为了什么?我们在这里辩论得都快要人格分裂了,你说你在享受这个过程?说出来你们自己信吗?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我们也是现实的,你说你不是为了冠军而来的,我相信在坐的谁都不信。好,我们抛开对方辩友所说的过程不说、抛开对方的追求不说。单单来说我们今天的辩题,常乐。常,副词,乐,形容词。常常快乐的意思,那么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是什么使我们快乐的?是心灵上的满足、身体上的满足、是灵魂上的满足,反正肯定不是对方所说的不知足。知足者常乐,是在说一个人生处事的状态,不是说我们不进取、不进步,知足从来就没有自满的意思,要不然古人会什么会造出这两个词呢?知足者常乐是说在我们在生命的旅途当中,在守住珍惜已有的小幸福、小快乐的时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取得更大的快乐、幸福的,这样才是知足常乐真正的含义。谢谢!”
可能在坐的学生们只是觉得吴迪说的很有道理,在绝地中又把己方的立论盘活了,忘我地鼓着掌,好像站在台上的是自己似得,不过在专业的辩论员看来,更加难得是吴迪那绝地反击的气魄和在满盘皆输前从容不迫的大将之风。
也正是因为这场辩论赛,在高二学期末学分评比中,萧徵羽以微弱的差距输给了吴迪,落到了学分榜的第四名。
除此之外、两人的针锋相对还有很多,小的像平时各种的考试中暗下的较劲,大的像各种比赛中明明一个班的还要拼的你死我活的架势,反正只要一有机会,两人总是要分出个谁是第一不可。
这不今天的下午就有一场偶然引起的“厮杀”。
说起今天下午的这场网球比赛,完全是一个意外。
上城二中的体育课是必修科目,不过上课的项目却是选修的,除了大一上学期每个班级进行统一的课程安排之外,到了第二年在确定学生知道了各项运动的特点和规则之后,学校就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专修,之后的课程都是围绕这项运动开展的,每年学校也会为此开展各种比赛,像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网球比赛等。
到了高三之后,基本的规则和技巧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基本上都已经教完了,剩下的就是各种巩固和练习了,届时老师会安排各种友谊赛让同班同学在实战中继续提高自己的技能,所以高三的体育课大多数都是在一个个友情赛度过的,偶尔还能看到高质量的比赛,当然不会太多。
今天的网球课上,按照以前的惯例,都是一对一的单打比赛,但是今天老师却一改如往,让同学们两两一组,然后再抽签进行双打比赛,很不凑巧的是,吴迪和萧徵羽又碰到了一起。
当老师看到抽签结果之后,也委婉地建议两人要不要换一组的时候,两人都摇了摇头拒绝了。
“换组不就是说明我怕了她了吗?”两人难得的心有灵犀地想到了一起。
结果当比赛开始之后,说好的双打比赛,却被两人打成了单打,两人的搭档从头到尾连摸到球的就会都没有,最后更是直接下场休息了,只留下两人继续那网球场上你来我往的扣杀截球短抽。
中场休息的时候,也不知两人是谁提出了以学分为彩头的比赛。在上城二中,除了学校组织的各种的大型活动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以不多的学分为彩头进行挑战,但必须在两位及两位以上的老师同意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某些学生利用这项鼓励相互竞争的机制来强制刷分,即强迫弱势的一方与自己比赛,通过这样来赢取学分。
和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