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砍柴的樵夫也相继下山,阵阵秋风拂过溪水。只有些许涟漪层层荡去。山谷的傍晚的风很凉爽。吹走了秋日的燥热。
耶律宣望着红透的天空。心想:“难得出来,刚好拜见,启蒙恩师刘文诚,听皇爷爷说过!恩师刘文诚辞官后,去了东华府!皇爷爷还嘱咐过,自己以后有机会去东华府,务必拜见恩师!皇爷爷说的时候,特意加重了务必二字语气!想到此处,耶律宣不禁好奇起来。皇爷爷什么意思呢?既然来了。怎么可以不去拜见启蒙恩师呢?”
这耶律宣从没出过远门。哪里知道东华府在哪里?便向人打听东华府怎么走!便起身,整理一下衣服。对着清澈见底溪水束起头发。牵着瘦瘦的白马。向峡谷溪水边的林中小路而去。恰好一个面色黝黑,身体强壮。背上背着一捆刚打的干柴。大汗淋漓的山中樵夫走过来。耶律宣上前请叫东华府怎么走?
在山中樵夫细心告知下。耶律宣提剑上马,向恩师刘文诚家乡东华府奔去。
这刘文诚原是前朝状元,没中状元多久,天下便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便回乡务农。然自幼身体不好,加之郁郁不得志,日渐消瘦。经常感叹:“锦鳞泅水金光消,荒把年华付青山。”
刘文诚中状元时,耶律衍还只是蒙帝殿前金刀大统领。当日刘文诚殿试。睿智,谨慎,博学让耶律衍佩服不已。曾叹息道:“为师者,莫如其人。
后来,耶律衍官拜兵马大元帅。见大蒙气数已尽,便威迫恐胁蒙帝禅位。后来耶律衍征讨东华节度使赵安邦,派人四处打听刘文诚,将他带回长子耶律修平的泽王府,教导最疼爱的孙儿耶律宣。
没过多久,耶律衍称帝,时耶律宣也已成年,刘文诚身体本来虚弱,便奏请耶律衍,辞官回乡,颐养天年,刘文诚一生可谓大起大落,贫困过,荣华过。人的一生大致如此吧。刘文诚不喜热闹,回到东华府。就在东华山下购份田地,用山上翠松和山间杂草建了几间木质草屋,处处充满文人气息。处处建造独具风格。
刘文诚和女儿刘姝瑶相依为命在此。日子过的也算安泰祥和。深感耶律衍皇恩浩荡。知遇之恩。
人生一世,福兮祸所伏,世事难料。刘文诚的女儿刘姝瑶美丽大方,仪静体闲。众所周知是个亭亭玉立的美人儿。这个消息不禁被东华府的白启文知道。白启文十足的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说来也巧,那日刘姝瑶去集市给刘文诚买药,被闲逛的白启文遇见。光天化日调戏刘姝瑶,刘姝瑶不从。白启文手下失手打死了刘姝瑶。刘文诚得知昏厥过去,乡里替刘文诚埋了刘姝瑶,刘文诚自此瘫了。刘文诚回乡后开私塾,不收黄白之物,没有条件的教授孩子,在东华府周围可谓德高望重。东华府知府碍于白家势力不好追责。命邻居吴嫂照顾刘文诚衣食起居。
几经周折后。终于,耶律宣来到刘文诚家中,几间木制阁楼草屋。庭院中铁榆木树茂盛。木桩篱笆围成的小院。几缕炊烟缭绕。几声犬吠鸟鸣。安静祥和。
耶律宣下马,站在门口,走进院子。小院布置井然有序。见院中没人,大声冲阁楼喊道:“恩师!”二楼阁楼一个身材肥硕,眼睛细小的妇人出来。妇人热情的问道:“你是谁?你找谁?”耶律宣暗暗偷笑。心想:“难道是师娘?”耶律宣回道:“在下是刘先生的学生。今日路过此地。特来拜会。敢问您是?”五嫂笑嘻嘻的道:“我是他邻居。奉知府大人命令照顾他。你既然是他学生。那就请上来吧。!”
耶律宣满心欢喜的走上楼梯。跟着吴嫂走进恩师书房。一瞬间,耶律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见昔日恩师瘫坐在竹椅上。目光呆滞。毫无往日传道授业的风姿。恩师面容憔悴。四肢无力看上去。头侧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