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离别(1 / 3)

草庐内,清溪老人往日清朗的读书声却隐隐含着一股烦躁,平常当师父讲学时总是各种不安分的穆小二,今日也沉默的紧,板着一张脸看不出是喜是悲。倒是喜怒一向都不露如色的大郎总是用一种不舍的眼光看着师父,仿佛一个不慎就会哭出来一样。

清溪老人看着两个一份反常的徒儿,终于有些讲不下去了,烦躁的将手中的书卷掷到了桌案之上,也不说话。静静的看着两个像是失了魂的弟子仍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木木的看着自己,气氛一时有些静谧的微妙。

老者终于开口打断了这几乎都让空气都凝滞的沉默,“老夫活的好好的,你们两个不要用这样一种缅怀逝者的眼神看着我可好?”大郎几乎要哭出声来,“师父,你和棘奴叔真的要走了?”

“不是老朽和棘奴要走,是你们俩要走,”老者纠正道。“前几天不是都说好了的?怎么今日作着小女儿姿态?”

时间距离大郎打虎的升平四年已经过了四年多,如今是兴宁二年。晋穆帝于升平五年去世,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弟司马丕即位,年号隆和,次年又改元兴宁。当然,这种国家大事和小二、大郎兄弟两个现在却扯不上丝毫的关系。两人这四年里身子又长了不少,大郎的身高已经长到了七尺多,已经比父亲穆山还要高了,只比棘奴差上少许,但大郎现在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以后肯定还是会接着长的。面目较之前更有棱角,眉清目秀,只是鼻梁高挺,薄厚适中时常抿着,更有几分坚毅的味道。穆小二脸上胖嘟嘟的婴儿肥也脱去了很多,眉眼渐渐长开,明显较哥哥大郎更多的继承了母亲王婉清秀的面容,唇红齿白的。两人的面孔仔细看来也有五分相似,但差别在于就想两处相似的风景。一处多增山势之厚重,更显几分坚毅,一处增一湾碧水,更添几抹风流。

穆小二已经十二岁,清溪老人和棘奴也在会稽山中居了十二载。清溪老人本就须发皆白,十二载的岁月也只是在本就沟壑纵横的脸上多添了几道。倒是棘奴叔,虽然总是以铁面遮脸,从不以真面貌示人,但以前浓密的黑发也渐渐变得纷杂起来。只是身体上依旧肌肉隆起、纠结,让人难以忘记这个男子依旧有着力敌虎豹的勇力。

而造成开头的那一幕的缘由就要从四年前王谢一行人前来寻访之后谢安留下的那一枚玉佩说起。当年谢安留下了那一枚玉佩之后,不久便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但次年也就是升平五年,在桓温即将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乘机投书请求奔丧,离开了桓温。这四年中也甚少再回会稽东山的谢氏雅寓内,倒是之前送给大郎一根玉簪的的少女谢道韫每年暑热之时,必会来叔父谢安的东山雅寓避暑。两人这四年里每逢夏日,便前去拜访几次,刚开始大郎还有些没来由的害羞,不肯去。后来在穆小二的纠缠之下,只得答应送他去借书,自己却不肯进,时间长了,倒也能板着脸同小丫鬟画儿说上几句话。只是见了正主谢道韫还是紧张的不行,低着头牛头不对马嘴的回上几句,完全没有了当时在院中问道那般亮瞎了穆小二双眼的表现。

当然每次穆小二去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看美女,而是为了东山雅寓内的藏书。大名士谢安隐居了多年的东山雅寓藏书数千卷,比字迹的寒酸师父的百卷书不知多到哪里去了。只不过师父平时讲学也不大用的上那些书,只是拿着书装个样子,其实讲的内容和书上毫不相关,倒也头头是道、琅琅上口,要不是自己偶然见撞破,根本发现不了。

不过东山的藏书内容都是儒道,其他杂书甚少,穆小二静下心来倒也看得是津津有味。虽然有些东西对于接受了八年古代回炉再教育的小二来说还是有些晦涩难懂,但雅寓内还是有一位货真价实的才女可以询问,倒也没留下太多的困惑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五代风华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神话版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