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是玩命的发展重型坦克并增强中型坦克的装甲,这让D-10T压力山大。
不过也没关系,因为装甲兵在T-55B定型之后,特别从北方工业采购1A20型滑膛炮,发展出了T-55B1型。进入五十年代后,苏联红军干脆淘汰了安装D-10T的T-55B,后期生产的T-55B全部采用1A20滑膛炮。而原本安装有D-10T的T-55B全部用作出口,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猴版T-55。
不过T-55的话题还没有结束,毕竟在这个时空T-55的版权属于北方工业,北方工业不可能不对这个型号深挖潜力。就在莫洛佐夫研发T-55B的时候,北方工业的T-55A也走下了绘图板,这个T-55A在结构上几乎同T-55完全没有区别,只是炮塔稍微加厚了一点点(最厚处210毫米水平)。
看上去这个T-55A似乎毫无亮点可言?真要这么想你就错了,因为T-55A的内涵也完全变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方工业的冶金部门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了,在1944年下半年,他们成功的研发了两款相当成功的装甲钢——52S轧制装甲板和66L装甲钢。
这个52S轧制装甲板性能相当的不错,镍镉钼系合金钢,硬度高达HB285-341,淬透性(这个性能很关键)也高达120毫米,主要用作坦克车体装甲。
至于66L,这个更牛,因为后来在66L的基础上北方工业研发出了著名的75L装甲钢,这也是镍镉钼系装甲钢,硬度在HB262-311的水平上,但是淬透性高达350毫米,主要用作坦克炮塔的铸造用钢。这么说吧,这个75L装甲钢远远超越了冷战期间北约的装甲钢。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好的东西不便宜,不管是66L还是52S都很贵,而且这种新式装甲钢的产能还有限,暂时是无法满足红军装甲兵在数量上的需要,所以北方工业的T-55A就被放弃了。
当然,这也不要紧,因为很快北方工业就放弃在T-55上小修小补,转而对T-55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而这就是后来的T-62。这个T-62基本布局类似于历史上的原版,但是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首先其还是使用的1A20系列滑膛炮,只不过安装的是改进版的1A20M3。膛压更大,而且药室还有所扩大,能充分发挥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力。而另外的重大改进就是增强装甲,比如炮塔的厚度加强到230毫米水平,并换用了上述的两种更先进的装甲钢。而为了弥补增重带来的压力,T-62还换装了采用涡轮增压的北方工业12V150发动机(750马力)。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进,T-62从四十年代末开始就成为了苏联近卫部队的主要装甲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