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消停一点嘛!”
这个消息让李晓峰自然是很不高兴,不光是因为一开始他就对所谓的明斯克反击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个当口合适进行这样的反击作战吗?
库尔斯克战役刚刚结束,虽然是打了一个大胜仗,但红军的损耗也是很大的,而且经过这四个多月的消耗,红军迫切的需要休整和补充。哪有能力投入新的反击作战?
如果一定要进行这样的反击作战,那办法只有一个,还是得拆东墙补西墙,而上一次图哈切夫斯基这么干直接导致了乌克兰战局糜烂,再来一次,这是准备将好不容易才扳回来的局面再次葬送吧!
自然,李晓峰是坚决反对所谓的明斯克反击作战,他的理由很充分:兵力不足,基层指战员很疲惫需要休整,以及德军的主力还是很强大的。
那么图哈切夫斯基听进去了吗?他要是能听进去就不是图哈切夫斯基了。不过好在此时的总 参已经不是彼时的总 参,总 参谋长必须跟着军 委的指挥棒走,所以他倡导的立刻进行明斯克反击战的计划被驳回了,不过也没有彻底的否定他的建议,而是将这场战役改为9月中下旬,等红军进行两个月的休整和补充之后再进行。
似乎是皆大欢喜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李晓峰还是图哈切夫斯基都不满意这个结果,一个认为兵贵神速,另一个认为明斯克反击战这个设想就是垃圾,你说说能高兴得了吗?
“不高兴就对了,”托洛茨基很平静的说道,“要是事事都顺着安德烈同志的意见,那还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
这么说吧,其实这回故意跟李晓峰过不去的就是托洛茨基,说白了老托还是想打破沉默,逼着某仙人主动跟他合作从而赶图哈切夫斯基下台,要不然,那他就会不断地利用图哈切夫斯基给某仙人找麻烦。就是要烦死李晓峰。
这样的战术有作用吗?不好说,因为李晓峰虽然暂时能够忍耐,但这不代表他能一直忍耐,至少是没可能忍耐到1945年老托下台的那一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围绕许多军事问题,李晓峰和图哈切夫斯基之间都爆发了直接或者间接的矛盾,双方的火气是越来越大。比如在坦克炮的问题上,双方就闹得很不愉快。
按照大部分同志的印象,苏联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性能是低于同时期世界先进水平的。比如苏联的76.2毫米坦克炮实际上仅仅比美国的75毫米M3坦克炮强那么一点,85毫米坦克炮还不如德国75毫米的KWK40和美帝的3英寸坦克炮(M7),至于D-10系列的100毫米也是不如德国88毫米的KWK43,只比KWK36强点。
事实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复杂,而且评论一门坦克炮是不是好用,得结合国力以及战场环境来看。甚至光说炮都是扯淡,再好的坦克炮也仅仅是炮,离开了先进的弹药光有炮有啥用?
就比如说,在1941年以前,红军的坦克炮真的比世界同等水平差很多吗?说实话,真不见得,当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坦克还在玩机枪和37毫米炮的时候,苏联用的是45毫米坦克炮,就这个45炮的性能来说,击毁同时期的其他坦克是基本没问题的。
但是当时苏联满足了吗?并没有满足,相反,苏联装甲兵和炮兵深感火力不足(纯属于自己吓唬自己),而且随着新一代坦克立项上马,更大威力的反坦克炮就提上了日程。比如格拉宾设计局就承接了57毫米和107毫米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
其中的这个57毫米反坦克炮就是后来的ZIS-2,(92厂获得了“斯 大林工厂”的荣誉称号,全称为Zavod imeni Stalina,所以该厂研制的火炮被称为ZIS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