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德普不堪回首的婚恋史时,只淡淡地说道:“让一切都过去吧,那不是你的错。”
惊为天人的瑞德,其实并非人们想像中的风流种子,只在17岁时与克里斯蒂安斯莱特谈过一次恋爱,那段经历让她明白了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面对德普的追求,瑞德认定自己不是强扭的瓜,很快便与这个“全世界最体贴男人的女人‘如胶似漆,耳鬓厮磨了。需要说明的是德普的蜜糖嘴堪称俘虏女性的致命武器--当两人在瑞德的教父蒂莫西拉瑞家第一次正式约会时,德普就当着瑞德的面,对拉瑞认真地说:“我对瑞德是一种纯粹的爱,我可以整日整宿地与她厮守在一起,世上的一切我都可以抛弃。”就冲这句话,瑞德五个月后便与德普住在一起,跟着他走东跑西,提着行李住遍了纽约几乎一半的旅馆和公寓。那段时间,好莱坞的小报记者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只要跟紧德普和瑞德,每天的八卦板块就是他们两人的固定阵地,其中最醒目的标题是:“全面推测德普何时掏出订婚戒指。”
然而,德普这回换招了,他坚信“戒指最容易掉”,所以把文身当作了承诺的最高象征:他毅然在右肩上刺下了“永远的薇诺娜”‘令瑞德感动得直掉眼泪,因为在德普的左肩上赫然地刻着“贝蒂苏‘--没错,正是他母亲的名字。尽管一些暗恋德普的刻薄丫头对瑞德恶言相向:”哪天他抛弃你时,准会把刺着你名字的那块肉割掉,他是不会怕疼的!”可作为德普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之一,瑞德已经认定,必须用绝对的信任和真诚的感情,去照顾这个爱她的男人。1990年,德普在范库弗赶拍《龙虎少年队最后一季,瑞德在俄亥俄州拍摄《归家之路》,虽然分隔两地,但两人的感情却一直维系地牢不可破,瑞德常常熬夜坐红眼航班冲到德普那里陪他吃饭;德普也时不时制造惊喜,有一次突然出现在瑞德的车房里,为爱人送来两百个心形小气球……在瑞德的陪伴之下,人气再度飙升的德普,电影事业亦出现了转机,在拍完电视剧之后,随即得到了《哭泣宝贝》的男一号。
该片是环球公司斥资八百万美元的一部歌舞片,导演是两年前凭《发胶》声名大噪的约翰沃特斯。德普在签下片约时,满心希望自己的摇滚歌喉和霹雳舞底子能在片中得以发挥,既能像约翰特拉沃尔塔的《油脂》那样大受欢迎,又能像罗伯特怀斯的《西区故事》那样垂名影史。然而,影片的实际效果并不如他预料地那样光鲜。由于影片的角色过于脸谱化,加上配音口型技术上的问题,影片上映后票房平平,但子年轻观众心目中,《哭泣宝贝》却是一部相当有料的CULT歌舞片,德普也随着影片的CULT气质,成了一名个性派演员,换句话说,就是从“万人迷”变成了“千人迷”。而德普对关于名利的一切已经毫不在意,无论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还是出席首映式,他总是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个人,脏话也收敛了不少。
其实,改变德普的只有瑞德一个人,她始终伴随在德普的左右,提醒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直到他们牵着手走进同一布电影,开始改变观众对电影的想像……
1989年底,《人物》把德普与赖德捧上了“好莱坞新生代天王天后”宝座。两周之内,大大小小的媒体迅速汇聚成了一支“催婚军团”,长篇类牍的报道的普今天给赖德买了几双鞋子,明天赖德给德普购了几条围巾,还派专人全天候把手他俩光顾过的每一间咖啡厅,只等新婚加印。
正当德普为此愁闷不已时,赖德率先发火了:“几乎在任何地方,我们都会看见一些鬼鬼祟祟的人盯着我们,我们借不结婚关他们P事!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等我们结婚,其实是盼着我们早点分手,这样他们就有新闻做了!”——来的炮轰媒体后,狗仔队果然有所收敛,但他的闺中密友雪儿(好莱坞多栖巨星,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