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战争的进行,股价时有波动,但是总体的方向还是持续上扬的。
等到4月份美伊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在陈锋的命令下,抛售了一部分,除了收回本金外,也是大赚了一笔,而其余的股票则继续持有,因为陈锋知道,未来的几年,油价一路走高,这时候增持石油股实在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因此依照陈锋的投资策略,丰赛和华腾两家国际大型投资集团,继续而稳步的增持石油股。对此投资策略,梅塞尔和卡琳娜自然都是没有异议。
在中国人欢度2003年新春第一个长假之时,国际金融市场依旧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全球股市的普遍下跌成为羊年初期市场的最新写照。
由于美伊战争开始后,战局并没有像市场预计的方向发展,引起油价再次飞涨殃及世界经济。美伊战争风险和委内瑞拉采油工人罢工因素已经令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10美元左右。布伦特4月交割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34.55美元,创下29个月来高位,纽约商品交易所1个月期原油期货价涨至每桶38美元。这令人想起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东国家以石油为武器造成的“供给冲击”,美国经济从此陷入滞胀泥沼。美伊在油库上玩火,不确定性可想而知。美国执意要推翻萨达姆政权,由此引起的油价飞涨不仅影响美国经济,也殃及世界经济。
油价飞涨令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加上世界经济尚未摆脱衰退,企业不愿扩大投资。据高盛集团估计,占美国GDP比例4.5%的化工等六大耗油行业随后一年会削减产量20%,这将拖累美国GDP约1个百分点。
美国股市已经连跌3年,为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首见,2002年以来已经数次探底而难以企稳,道琼斯指数自去年11月份美伊战争风险加大以来已经跌去了1000多点,日本日经指数甚至已经跌至20多年来的低点,德国法兰克福指数创下7年来的低点,法国巴黎指数也创下6年来低点。股市不振通过托宾q效应令企业不愿扩大投资,通过逆财富效应令消费者降低消费,进而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
相对而言,在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和能耗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其他发达国家受石油价格飞涨影响首当其冲,能耗大的发展中国家位居其次,美国反而最小。美国有单位产值能耗低且有巨额石油战略储备可以应急的优势。其他发达国家货币汇率在美伊战争局势进展以来上涨幅度较大,且大多也是能源消费大国,两面遭受冲击。而能耗大的发展中国家苦于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单位产值能耗又高,且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出口因发达国家经济下滑而下滑,经济所受冲击尤其大。
中国在这次的美伊战争中,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中国做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同时又是石油净进口国家,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在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由1995年的16%上升为2000年的25%,目前已上升到28%,而且进口的石油50%以上来自中东。但与极力反战的欧洲相比,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仅40%。特别是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安全战略和石油储备体系,经济对国际油价的敏感度会相当高。还有,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还会影响石油上下游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价格。如随着石油价格上涨,石油化纤原料的价格也正在上涨。如目前国内涤纶等石油化纤原料的价格已比去年年初上涨了近20%。而且随着化纤价格的上涨,国内大部分纺织企业开始抢购棉花,导致棉花价格近期上涨了20%多。这就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消费品价格上涨。如机票与汽油价格的上涨都会直接影响民众的消费。此外影响最大的就是出口贸易了,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低迷,直接就影响到了国内的商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