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的现实世界。
……
进入1985年后,IBM的高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交接班。其首席执行官换人了,约翰·欧宝——也就是表示认识盖茨母亲,信任盖茨,从而推动IBM-PC操作系统交给微软完成的那位,从位置上退了下来,继任者是另一位总裁约翰·埃克斯。
虽然高升了,但约翰·埃克斯却顾不上高兴,盖因目前IBM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被方圆电脑公司这个新人超越,抢去了市值第一的宝座,IBM即使不免心里泛酸,可还是保持了绅士风度,送上了祝贺。
蓝色巨人毕竟是一家70多年的老牌企业、历史算起来相当于方圆电脑公司的十倍,什么世面没见过,市值第一的宝座早就品尝够了,能经得住时间考验才叫本事!
想当初,IBM比现在的方圆电脑公司还要风光。大型机System/360的无比成功,使得蓝色巨人的市值在1967年达到1923亿美元的巅峰,而当时美国全国的GDP也就8300亿美元。
IBM虽然不会真正在意这些吵吵闹闹的数字攀比游戏,但却必须正视目前包括公司股价在内的诸多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自身正在遇到的问题。
进入1980年代后,受到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阴影的消失,尤其是进入朝气蓬勃的个人电脑领域,成功地推出IBM-PC的利好刺激,IBM的市值开始自300多亿美元的区间强势反弹,并一路高歌猛进到500多亿美元,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手里夺回第一的宝座。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IBM的麻烦正是来自于个人电脑业务,其不但需要两军对垒、正面迎战方圆个人电脑,还得对付来自IBM-PC兼容机的背刺——IBM-PC标准阵营当中,至少有一半的市场份额被IBM-PC兼容机抢走了,而且人家赚的利润和IBM这个首创者没有一分钱关系。
IBM-PC兼容机厂商当中,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康柏电脑了.其先是在1982年瞄准了IBM忽视的便携式个人电脑市场,推出了CompaqPortable;大获成功后又在1984年正式进军桌面市场,推出了CompaqDeskPro,开始和IBM-PC/XT以及IBM-PC/AT面对面地抢生意,已经卖了好几亿美元的产品。
现在制造一台IBM-PC兼容机的难度有多大?
首先,IBM在免费公开IBM-PC规范后,唯一留在手里的技术壁垒——BIOS,已经被彻底攻破,包括PhoenixTechnologies、AwardSoftware在内的好几家公司,都山寨出来了百分之百的兼容BIOS,进而成为供应商。
其次,戈登·坎贝尔在离开Seeq公司后,高举“无工厂生产”概念的大旗,从来自日本等方面的投资者那里获得投资,在硅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研发IBM-PC主机板上的兼容芯片,而且通过优化,集成度更高,直接让成本降了下来。
最后,英特尔CPU的第二供货商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兼容产品,让IBM垄断微处理器的计划泡了汤。与此同时,微软的操作系统MS-DOS可不管什么正牌机和兼容机,拿钱来就给你拷贝。
就这样,即便一个类似苹果公司当初创业阶段的那样无名车库,也能非常轻松地把现成的CPU、主板芯片、BIOS等等部件,组装成一台IBM-PC兼容机,然后拿到市场上,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而且利润还往往比IBM来得高。
这种IBM-PC标准阵营内部的不受控制的无序竞争,直接让蓝色巨人自己的正牌IBM-PC在性价比上毫无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