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
官渡之战时,曹操因为统一中原较晚,损失较大,而且战线过长,过宽,处处设防,兵力牵制较多,粮草消耗也大,所以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只有七万兵力,而袁绍坐拥河北无战事,一直种田,加上袁熙坐镇幽州,与乌桓关系结交的好,乌桓也替袁家卖命,袁绍不仅不需要派兵防着乌桓,乌桓还派兵来帮袁绍,袁绍举兵七十万,粮食充足,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以袁绍的粮草被曹操烧掉大败而告终,曹操反攻,进兵黎阳,准备攻打河北。
这时候,袁绍的优势虽然减小,可硬实力还是凌驾于曹操之上,第二年,袁绍再次出兵,又被曹操在仓亭大败,由于袁绍中了曹操的十面埋伏之计,导致这场仗几乎是以全军覆没而告终,袁绍的损失更大,第二年,气死。
可即便如此,袁家的底子太厚了,相比根基薄弱的曹操来说,虽然曹操已经转守为攻,可河北这块基子牢固的肉,也不是说吃就吃。
这时候,河北一分为二,袁尚继承河北,而袁谭在青州自立,袁尚实力强,袁谭是猛将,双方联合起来,竟然打的曹操攻不下邺城,这时候,郭嘉提出了二袁反间之计,攻则合,不攻则分,明白这一点的曹操实行隔岸观火之计,果然,袁尚和袁谭没有了危机感,开始相互攻伐,袁尚出兵攻下平原,将袁谭赶到河南,而袁谭针锋相对的联合曹操,一齐攻打袁尚,曹操下邺城,袁谭下南皮,曹操随后攻下袁谭的南皮,袁谭灭亡,袁尚逃到幽州,和袁熙联合。
这个计策,也成了郭嘉之才的佐证之一,而这个计策对曹操攻下河北难度的减少也是非常之大,被人所称颂。
年轻小生此时提出的建议,也一针见血的将自己要说的话表达了出来。
此时逃到江东的刘琮像不像袁谭,而孙权像不像袁尚?
“继续。”
“还有。”年轻小生接着说道:“江东之地,不好打,我北军不习水战,我建议在江陵训练水军,要不然下江东的士兵,来多少废多少,没有力气,依我看,曹公要攻江东,至少得在荆州习水三年,才有完全把握,这个时候不妨坐观成败,看着刘琮败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