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参加武事博击回来,方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耶律大石一改往日的年少轻狂,潜心习文练武,厚重寡言。虽然那天的校武考核他也过了关,况且那剑术博击的对象毕竟是军中武士的佼佼者。可耶律大石还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
后来打探得知,原先剑术博击的规则是要求参加校武竞技的勋贵子弟,双方相互自愿结成博击对子,三场两胜决出胜负,而后逐一进行循环淘汰,北院大王耶律安原临时要求改变了这一规则,从军中挑选数名上等武士,以一敌三,瞬间使用必“杀”技让他们败下阵来,其目的就是让他们猛然警醒,使这群整天养尊处优的少爷、公子哥们彻底一改往日轻狂,沉下心来习文练武。当耶律大石明白这一切后,也不再为那天的败阵而感到气恼,而是似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耶律安原身为大辽耶律阿保机的七世孙,执掌辽国北院大王之公器,又深得当今皇帝之信任,荣誉、权威自不可言,但这也是沉重的责任啊。所谓的北院即是北枢密院,这是当年先祖耶律阿保机本着中央集权的统兵原则,取消“兴兵合议“的旧习俗,设立北枢密院统管契丹兵马,组建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宫帐军。
大辽国的官制与其他封建王朝有很大不同。大辽国疆域广阔,国内民族众多,居住着包括契丹、汉、奚、渤海、女真、高丽等诸多民族。为更好地治理这些民族,大辽国发明北、南分治的政治体制。北面官专门治理契丹族事宜,如朝廷北枢密院;南面官专门负责汉、奚、回鹘等民族事宜。如朝廷南枢密院、州、县等。应该说,辽王朝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一国两治”政治体制的国家。
同时,北枢密院还是大辽国朝廷最高军事、行政机构。可以说无事不统,相当于中原唐、宋王朝的宰辅机构。北枢密院枢密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着大辽国军队、狱讼、立法、赋役、官吏任免等一切事务,相当于中原唐、宋王朝的宰相。大辽国朝廷的一切重大事项,都是由皇帝在朝堂上决定以后,通过北枢密院传达下去的。而南枢密院也叫汉人枢密院,是专门管理汉人州县行政事务的衙门。
耶律大石在家里经常看到父亲独自伫立在书房的大辽国的巨幅地图前沉思,他预感到父亲面对先祖艰难创立的万里河山,在忧虑思索如何化解即将或已发生的重重危机,如何不使宗庙与社稷毁于己手。自从参加去年的暮秋武事竞技以来,他明显的感到了父亲对自己学业与武功的重视,经常亲自考校自己的学业与武功。虽说契丹人是马背民族,但耶律皇室家族是非常注重对汉家文化的学习,先祖耶律阿保机就是一个诗人,也就是从那时起,耶律皇室子弟除了要进行正常的武事训练外,还要进行课堂上的文化修习。
与大石在同一老师教习下的还有萧塔不烟,这个姑娘冰雪聪明,英姿飒爽,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诗词典籍的学习自是强项,骑马弯弓与一般男孩也是不逊风骚,耶律安原对她也甚有好感。萧塔不烟与耶律大石的年岁,正值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两人又一同学文习武,爱恋的情愫自是与日俱增。萧塔不烟的父亲萧奉先前不久就刚刚向耶律安原提及了女儿的婚事,耶律安原倒没什么反对的理由,按情理说,两个孩子这般的年龄也该是谈婚论嫁了,按汉人规矩也该加冠成人了,契丹人更是早婚早育,没有这方面过多礼仪的束缚,可他还是说等等看吧!因为他实在没有心思,国家已经是潜在诸多危机,国不安,岂敢奢谈儿女情长了,他不是普通的父亲,孩子也不是普通的孩子。耶律氏创立了大辽国,可以说任何一个耶律氏的子孙都担负着国家兴亡的重任,相对于耶律皇族,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国荣族荣,国亡族亡。萧氏家族也可谓是大辽国的半壁江山,萧氏与耶律氏共掌辽国,从先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国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