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大师和慧育大师,慧育大师在城里。所以我就只有说达摩大师了。”“哦,这样啊。你和达摩大师也认识么,他可是高僧啊。”
“哪有啊,仅仅一面之缘,我也常听他的大名,可是我见识短浅,没有缘分认识大师深奥的佛法。”“是的,我也是慕名要去向大师求法,想拜他为师去,不知道我有没有缘分。”
“我叫孙云,这是我的同窗萧月,这位叫丁杰,请问您法号怎么称呼。”“贫僧神光,出家香山寺,离此不太远,就在龙门一带。”哦,孙云想,怪不得知道水泉石窟呢,算本地人。
神光俗家名字是姬光,自幼气度不凡、为人旷达,年少的时候广读儒经,博闻强记,尤其以《诗》、《易》善长。青年开始徜徉山水,不成家立业。后来接触佛学,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悉心佛理,超然物外。后来佛缘所致,他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教义。他三十二岁那年,回到香山,调整修行办法。开始早晚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这样一座八年,终有所悟。前些日子他在禅定中,恍惚有成佛之人告诉他,如果想证得圣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有大德之师正在东南不远度化有缘人,与此同时禅师头疼难忍,如针在刺,顶骨五峰隆起,于是师傅宝静禅师建议他到少林寺找达摩祖师求佛,并将他的名字改为神光。神光禅师于是辞别了宝静禅师,听说达摩常到京城永宁寺参禅,便先到京城看望,不巧京城忙于重阳佳节,达摩近日未去,便前往少室山。
“神光大师,我觉得达摩大师一定会收下您的。”“哦?为什么呢?”
“说不好”孙云看看神光的头顶说:“我觉得,好像您的头顶与达摩的头顶有些相近,都属于证悟佛法的法相,也许您才有缘能得到达摩大师的真传。”“呵呵,借你吉言,告辞。”神光摸摸头顶,大笑几声,转身而走。孙云感觉自己离缘分又一次插肩而过。
这时丁杰也缓过劲儿来,说道:“大师慢走。”“多谢,小施主,慧根尚在,不要因为嗔怒,淹没本性,堕入阿修罗道。”说着脚下大步流星,人影南行,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丁杰点头,目送大师背影,不知道是否突然觉悟,拿着宝剑,冲孙云一拱手,孙云也一抱拳说道:“子璨兄,明日太学院,欢迎过去切磋。”丁杰似乎点了点头,然后默默的回到店房。日后多年,他竟然有缘追随神光成为一代名僧,后话不提。
萧月问:“你认识刚才的丁杰?他拿了两把木剑,是不是要和你比试?”
“哦,刚认识,他是关外的。他昨天看见我比武了,想和我切磋一下,我让他明天去太学见面。”孙云故意隐瞒了丁杰的出身,否则怕田俪大家知道了,不知会有什么后续的结果。人生命运的转折往往在一线之间,不能交付给不可预知的变数,知道的越多麻烦也会越多,不如就此把真相咽到肚子里,让大家一如既往,沿着既定的方向延续时光。
“呃,我还以为他要当场向你挑战呢?如果是那样,你可千万别应战,尤其我们大家不在的时候,记住江湖险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可不么?他真想---”孙云刚想说他真想挑战,后来一想,这样萧月一问,容易把丁杰的身世抖搂出去,便改口说:“在这就切磋,没等我拒绝呢,偏巧神光大师问路,等忙完了,天也黑了,我就正好约他明天去太学击剑馆了。”
“这就对了,你是大师兄,一定谨慎,别让师弟师妹们担心你。”孙云点头,心想我哪有大师兄的自由啊,成天被你们管着,杂事都我来做,我都赶上大伙的仆人了。当然这话心里抱怨行,不能说出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