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高兴,不是为了争论问题,其他的不说,大家要多喝酒多吃菜,我再敬各位一怀。”
秦始皇迅速扭转了尴尬局面,使大家都松了口气,博士们重又活跃起来,继续举杯痛饮,享受这难得的盛宴。即使是秦始皇的顾问班子成员,也不是经常能够见到皇上,而与皇上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就更为难得,这种经历回去与家人朋友提起也是倍有面子的一种荣耀。
宴会结束后秦始皇单独找来了李斯,打算与李斯商量一下如何应对淳于越的言论。秦始皇觉得淳于越反对郡县制的理由毫无新意,不值一驳。淳于越所说的“六卿”是指晋国权力凌驾于国君之上的六个大臣,所说的田常则是谋杀国君齐简公的齐国权臣。在秦始皇看来,这些例子不伦不类,不但不能证明分封制有优势,反而说明君主绝对不应过度放权,纵容臣下,导致臣下尾大不掉反仆为主。春秋时期晋国的六卿正是因为领有封地日渐坐大,最后由其中赵、魏、韩三卿瓜分了晋国。田常的父亲田乞正是在自己的封地里对荒年借粮的老百姓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以收买民心,使齐国百姓人人称颂田氏,逐渐养成势力,最终能够以臣凌君,由田常杀死齐简公,夺取了吕氏齐国的江山。
对同一史实,帝王与书生往往有不同解读。秦始皇是把握问题的实质,他认为分封制的实质在于分散权力和资源,无论是分封同姓的王族还是分封异姓的功臣,最终都有可能导致这些受封者势力坐大,反过来威胁君权。秦始皇对那些肤浅迂阔的书生意见很是失望,不由自主想到已经死去的韩非,感到在研究学问的读书人当中,只有像韩非这类极少数的明眼人能够真正理解帝王,真正理解政治。韩非敢于反传统反潮流,人们都认为对的东西他敢于批评,儒生们普遍都以推辞王位、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为荣,而在韩非看来这两个人没有治国担当,逃避现实世界,实际上一无是处。秦始皇慨叹他与书生们的思想境界相差太大,他喜欢干实事,建功立业,书生们喜欢说空话,用空泛的大道理来对他评头品足,他的所作所为不容易得到书生们的理解。
(本章完)